基于同伴教学法的课程评价模式探析--以《物流信息系统》为例

来源 :教育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课程存在的内容多样性、学生基础多样性及评价方式多样性问题,围绕课程评价模式进行研究,考虑体现课程知识和学生差异的协调统一,即多样化需求在同一个课堂上的融合,旨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并进行持续改进,不断高教学质量.以《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为例,通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建立认知层次矩阵,确立课程目标;依据同伴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课程设计突出"以学习者为主体";整合"关于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及"做为学习的评价"三种评价模式中的有益要素,设计多元化评价模式,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可利用许多新技术与手段,也有许多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很多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新事物,还有一系列关键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类专业致力于开展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探索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物流人才是适应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内在趋势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结合大类招生要求和特点,基于物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利用"互联网+"时代优质的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新常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影响,物流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焦点和做法,物流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连海事大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1)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简介;(2)大连海事大学物流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3)大连海事大学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简介,阐述了全院12个本科专业都是是围绕海上运输主链条、海事服务辅助链条而设置的.关于大连海事大学物流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方,分别从近年来全院承担的已经结题的国家级项目以及目前在研的项目两方面
本研究根据产业发展带来的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依托物流管理专业,开展服务于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研究,有效解决了全国性的物流管理专业办学同质化问题,成果对于培养国际物流人才,意义重大.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分析,梳理了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点→知识单元或知识模块→课程→课程体系"的思路,构建了四门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核心课程.成果有效构建了外贸物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产出了适合
根据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社会经济需求,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结合自身资源状况的前提下,力求实现金融与物流的交叉融合,并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中发展特色专业方向,探索出具有学校自身金融特色和物流专业技能的创新型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把物流管理专业建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金融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初步形成了体现金融行业特色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满
本文的内容框架有:吉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简介,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吉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行业发展新趋势。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是实现教学预定目标的重要保障,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对实践教学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受到资金、场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随着这种合作的推动,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更进一步,需要在管理模式上不断探索,突破关键瓶颈问题,需要对物流实践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北京物资学院作为国内唯一的一个以物流和流
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为核心,以实施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为统揽,围绕"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过程培养、优化指导服务、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业,坚持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培养、教师科技成果转化与学生科技创业孵化、促进学生高水平就业与扶持学生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央关于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等文化也将加快推动高校转型发展作为重点举措.针对目前对待"转型"态度大体有积极支持、左右观望、暗中抵制三种不同态度,本人分别从什么是转变、为什么转变、转到哪里、要谁转变、转变什么、怎样转变以及怎样评价转变的效果等
本文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出发点,将质量功能展开(QFD)原理运用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中,利用QFD瀑布式分解模型和质量屋模型,对教师队伍、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条件、第二课堂等对人才需求特征培养起到关键作用的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就我校如何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