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波作用下浮泥界面运动特征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泥主要存在于河口,海岸地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其流变行为近似宾汉体。浮泥对于航道淤塞,港口淤积有重要影响。研究浮泥的运动及其与上覆水体间界面的稳定性对于港口维护和航道疏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单向水流或线性波的作用。本文拟采用数值方法,研究非线性波作用下浮泥界面的波动特性。将浮泥作为单相非牛顿流体,与水体构成互不相混的两相流体,利用垂向二维RANS方程和湍流模式计算流场,结合数值造波,消波技术模拟波浪,采用VOF方法捕捉自由表面和浮泥界面,从而建立起波-泥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进而考察浮泥界面波特性和表面波特性的关系,比较Stokes波,椭圆余弦波和线性波作用下,浮泥界面运动特征的异同。
其他文献
  W/O即油包水微液滴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液液两相现象,在DNA分析,蛋白质结晶和分离,酶催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单细胞分析,微生物培养,微混合反应,微纳颗粒合成,人体毛细血管分析,临床上的
  对展向无限长,零攻角,来流马赫Mach数0.8,单位雷诺数(Reynolds数)6.79×106/m的后掠机翼进行了流动稳性分析,通过求解经典OS方程,扩展的O-S方程和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
  液体从壁面孔隙中流出并产生液滴的现象可以在自然界中经常被发现,如"水滴石穿"及水蒸气凝结滴水等;这种现象在工业界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喷墨打印,化工中分散单液滴生成,生
  湍流转捩是流体动力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Reynolds在对圆管流动所做的开创性的实验研究以来,湍流研究有超过120年的历史.Reynolds对圆管流动,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当雷诺数超
  撞击流概念最早是由Elperin教授提出并开启系统研究,由于其拥有高度湍动的撞击区,强化了传热传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煤气化,燃烧,纳米材料制取,研磨,除尘,吸收等化工领域
  流体流动与颗粒(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一直是多相流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格子Boltzmann (LB)方法是一种天然并行,易于处理复杂边界的介观方法,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杨酸钠(NaSal)在一定浓度配比时,可以获得直径为纳米级、长度达数微米的蠕虫状胶束.此类流体具有良好的自组装性、黏弹
  VES清洁压裂液是目前国内外在油田压裂液体系研究领域的热点,将CO2加入到VES溶液中形成两相非牛顿流体对于压裂液黏度以及携砂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研究多孔介质内的热对流在工业应用和地球流体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当多孔介质内热对流产生时,热传输由导热主导转向热对流主导,且热流量会有显著提高。本文研究一个底部常温
  耦合流体力学相关控制方程与用于描述纳米颗粒尺度谱演变的通用动力学方程,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纳米颗粒合成,气溶胶动力学,大气颗粒物污染及检测等问题的最主要方法,并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