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史引导的教材建设——以《基因工程》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ss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基因工程",生科院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们的第一联想都会是DNA扩增、酶切、重组、转化和诱导表达等一系列基因操作技术。从实现基因工程的目的——在自身或异源生物体内表达经过人工修饰或设计的基因产物——的角度而言,这种印象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无论如何是不全面的,因为它把基因工程等同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即把"工程"简单地等同为"工地"(工具或施工)。大家都知道,工程的精华是谋划和设计(蓝图),而在工地上的各种工具、手段和技术等都只是把设计蓝图转化为实体的手段和过程。工程设计具有特异性和创造性,而施工工具和技术手段只是通用的重复性劳动。那么,怎么才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而不仅仅是熟练工呢?这就不仅要掌握在工地上使用工具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工程师头脑中研发、创新和设计的思维理念。而要得到大师的真传,我们这些无缘在大师手下工作过的晚辈弟子们只能从大师们留下的作品和事迹中梳理大师们的思想,寻找灵感。人类的科技文化传承概奠如此。中小学至大学低年级阶段积累人类已有的认知,即"知其然",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重点学习分析创新能力,即"知其所以然"。笔者从教30多年,给高年级本科生讲授遗传学、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自己也从只会背书和做实验的徒工逐渐转型为能设计和指导学生的工程师。这种转变主要依靠自己阅读海量的文献,从中体会前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科学问题、设计科学实验并解决科学问题的一整套科研思路,并努力在课堂上还原前辈大师的工作思路和技巧,把自以为窥见了的科研真谛传授给学生。但怎么才能让学生在听课和读书的过程中自觉地体会和学习这种科研思路呢?怎么才能与同行及更多的学生分享笔者的教学感悟呢?唯有成书!于是,笔者把涉及遗传学基础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与发展的1500多篇文献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按时间顺序与因果关系梳理出来,整理成一本旨在全面介绍基因工程的酝酿、诞生与发展脉络的本科教科书《基因工程》。由于教学宗旨不同,本书区别于绝大部分目前中国高校的教科书(包括同名的《基因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1)在"以科学史引导的教材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作者以历史的视角梳理原创,展示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维。每项技术都从基础研究或原创写起,包括科学家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当时的科研背景和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果。(2)以"作者,年代和序号"格式即时标注参考文献,强调学术性。有利于反映学科的发展过程,也便于读者延伸阅读或自行考证。(3)用DNA序列展示酶切位点、启动子、多克隆位点、终止子、复制起点等重要载体元件的结构与功能,精准解读基因操作原理和技术细节。(4)丰富的配套材料:作者亲自制作的超炫动画PPT、作者的全程教学录像和2000多篇参考文献全这样的写法凸显了基因工程是一门学问。作者相信广大同行和学生读后定有收获,也期待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法,通过修改上颌第一前磨牙MOD洞形参数,优化全瓷嵌体修复MOD洞形设计。方法: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完成:1.利用Micro-CT对离体、完整的上颌第一前磨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研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立德树人"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本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主体、新的发展形势几
新桂系在1931年重掌桂政后,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致力于广西的经济建设。他们根据“三自政策”确定广西的经济建设目标,并在生产恢复、社会安定的条件下,着手全
为了明确龟纹瓢虫人工饲养的最适温度和高温耐受性,研究了温度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其人工饲养及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在15、20、25、30和35℃5个温度梯度下饲养,记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引发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当前,水环境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备受关注,治理思路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
<正>金属铀在核工业中广泛应用,但是铀很容易发生腐蚀,因而提高铀的耐腐蚀性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离子注入技术突破了传统冶金学的规律,使许多很难互溶的金属形成了新的
会议
<正> 中国思想文化史主要由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等几大学术思潮组成。宋明理学不仅成为宋元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学术思潮,而且成为整个中国封建
21世纪的中国进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尤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作为高污染行业的燃煤电厂,对其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迫在眉睫。目前,各大
<正>一"温故而知新"章新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十一)关于本章,朱熹《论语集注》(《四库全书》本。本文所引典籍原文,若非特别注明,均据《四库全书》本)
从政府、金融机构、贫困农户及涉农企业等角度分析普惠金融多维减贫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普惠金融多维减贫绩效的政策建议,如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支付环境建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