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专业人才东南飞的机会与挑战

来源 :第17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福建省的石油化工与油气储运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大型企业在福建省先后建成了大型油气输送管道、石油储备油库、大型30万吨级原油和成品油码头、LNG接收站等相关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都对我校油气储运工程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给我校油气储运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有效满足福建省及海西经济区油气储运行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结合人才市场需求趋势和办学条件的现实以及长远发展规划,探索和论证了我校如何迎接油气储运工程职业本科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其他文献
论文利用尿素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对高岭土进行固相插层,然后通过煅烧除去尿素并实现高岭土的片层剥离.实验表明,将尿素与高岭土混合后机械研磨9min,可使高岭石的层间域由7.15(A)拓展至10.65(A),有效实现了高岭土的尿素固相插层.经300℃煅烧后,样品中尿素成分可被有效去除,而高岭石仍为结晶态且其比表面积由16.0m2/g增加至37.5m2/g,实现了高岭石的剥离.本论文研究有望为高岭土等层状
以膨胀珍珠岩、膨润土和沸石等矿物为主要原料,分别以活性炭、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为造孔剂制备轻质复合陶粒.运用单因素法讨论了造孔剂的种类与用量、预热温度与时间、焙烧温度与时间对陶粒吸附Pb2+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和BET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8%的葡萄糖做造孔剂,425℃预热10min,825℃焙烧20min时,制备的复合陶粒吸附Pb2+效果最好,吸附量
以江西某地钙基膨润土为原料,浓硫酸为活化助剂,常压下低温焙烧活化制备高效活性白土,通过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考察了不同浓硫酸/膨润土质量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活化产物物相结构、脱色率及活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低温焙烧法中焙烧温度是影响活性白土性能的首要因素;在优化条件为浓硫酸/膨润土质量比25%、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40min时,制备得到的活性白土脱色率为99.22
以针状的硅灰石为填料,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填料含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密封材料,考察了PTFE的拉伸、结晶、蠕变及摩擦性能,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硅灰石的加入使得PTFE的结晶度和熔点有轻微的上升;随着硅灰石含量的增加,PTFE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但抗蠕变性能显著提升;在摩擦过程中,硅灰石在磨痕界面区域堆积
研究高岭土对轮胎气密层的加工性能、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及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高岭土有利于加工性能,并具有延迟焦烧时间和加快正硫化时间的作用;具有提高定伸应力、增加硬度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气体阻隔性能,其中加入高岭土KL-2的气密性最好.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模、培养机制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诸多不足,仍须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和效用.本文立足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找出目前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托学科竞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提高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效果.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对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根据“新工科”教育范式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所取得的成绩与特色,在绿色工程教育、国际化和专业思政等方面进行了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绿色工程教育方面,在专业课程中嵌入的绿色工程教育案例,并进行评估体系建设,在校友支持帮助下建立了全流程绿色工程实践基础;在国际化方面,在师资与学生的双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统筹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在专业思政方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积极构建“产教融合强筋骨课程教育体系,多维渗透铸灵气素拓教育体系”的双体系渗透融合培养模式.在课程教育体系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OBE的教育理念,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深化课程教育体系改革,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在素拓教育体系方面,从各门理论课程分配学时,设置素质拓展项目,大幅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学分,丰富了本专业的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急需培养一批国际化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提高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教学水平.本文对国内高等院校国际化教育模式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讨论,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和国际化的氛围与环境.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打造“行业技能+中国文化+国际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对外事务机构,营造国际化氛围.另外,基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