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胃癌前病变及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q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展成癌症之前多有癌前病变阶段。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指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包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或称不典型增生)。细胞凋亡在癌前病变及癌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现代医学在胃癌前病变的诊断发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其防治相对比较局限。本文就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防治胃癌前病变以及中医药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胃脘部胀满不适,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此病缠绵不愈,易反复发作。河南省名中医李郑生教授从医从教近40年,对本病潜心研究,积累了丰富有效的临床经验。
会议
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FB)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胀为主观感觉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特点是腹胀伴有腹部膨胀、隆起的慢性经过,但没有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的改变,也不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会议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易被忽视,临床误诊、漏诊及误治率较高,且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验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提出:本病诊断当以西医为主;治疗本病特别是慢性患者,应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首选,以中医辨证论治及随症加减为主,西医支持对症治疗为辅。若在急性期,有感染且病情急当以西医治疗为重,择机配以中医药。
会议
本文总结了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反流性食管炎西医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但停药后易复发,而中医采用传统的辨证论治,分为肝胃不和、胃火炽盛、痰气郁阻、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弱等型,并注意在临证中辨证辨病相结合、调节脾胃升降、注意药性平和、调节生活方式,疗效显著。
会议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广泛参与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过程.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n,EAC)的癌前状态及主要风险因素,其发病与miRNA关系密切,miRNA通过BE中医证候与miRNA关系的研究,形成BE的中医证候miRNA网络,有望实现以
会议
本文通过典型病例诠释了李佃贵教授以浊毒立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学术思想,认为本病病机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损伤,水谷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日久蕴化浊毒,浊毒内蕴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中焦气机壅遏,发为本病,治疗上采用茵陈、黄连、全蝎、蜈蚣等化浊解毒,为中医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病机,中西医对其病因的认识及介绍王老师"疏""补""消""导"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会议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脾胃病科常见多发病,以上腹痛或不适、餐后饱胀感或早饱、反酸、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经临床研究,70%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症状反复发作,困扰患者生活工作,究其发病机制,有胃肠容纳、排空、胃肠调节机制、神经敏感性失调,有脑-胃肠轴激素改变,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诸多机能失调,但精神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类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较高,现多建议患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上皮腺体萎缩、黏膜变薄、肌层增厚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为特征。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在缓解病情甚至逆转病势有传统优势。作为中医的优势病种,很多中医学者已不满足于追求单纯的临床疗效,而是形成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科研手段证解释机制,为中医走出国门被世界接
会议
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名老中医董建华教授之"通降论":寒热错杂为当今脾胃病最常见之病因,治疗应以通降为大法,疏其壅塞,消其郁滞。结合临床谈了运用董老"通降论"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体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