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与物理学人文价值的实现

来源 :第九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r4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一个呼唤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里,科学传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送达,更要完成科学自身的人文价值的实现。本文以物理学为例,讨论在明确科学的人文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人文价值的方法。在这其中,科学与人格的完善、科学的美学价值以及科学、社会与人类的关系等问题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只有充分将科学的人文价值展现出来,科学传播才能完成应有的使命。
其他文献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化。因此,利用信息化基础手段,促进科普工作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信息化给科普带来的变化,体现于科普过程的几个要素中,尤其是参与原初
  若“科普”正名为“科技传播与普及”殆无疑义,其中以“科学知识”为体,“技术工艺”为表,亦为众人认同,其核心工作即“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自“五四”运动倡“民主、科
会议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双翼,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创
  从作品题材、创作手法、语言运用、思想意义等多方面入手,探讨当代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短篇小说《地火》。《地火》是典型的煤矿题材作品,作家基于自身生活、工作经历,运用
  以本人二十余年的科普创作为例,尝试从三方面进行植物科普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三个方面是:(1)用文学语言描述植物科学;(2)用哲学概念升华植物的生存智慧;(3)尝试用漫画
  在心理学建立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自然科学的“价值中立”原则是其遵循的主要价值立场,这一价值定位源于科学的价值无涉思想与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情结。但科学的发展预示着纯粹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界提出要效仿西方追随“德先生”与“赛先生”,扬弃传统华夏文明以促进国家的富强繁荣。但是经历将近百年的时间,中国学术界仍然笼罩在西方学界的
会议
会议
  本文由《建宁飘雪》一文的写作与编发过程,说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多元视野下的科学传播中的必要及如何做到。在一次与老同学一起旅游时,经建宁,遇飘雪,萌生写《建宁飘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