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砜中空纤维膜的连续化紫外辐照亲水改性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一种连续化紫外辐照改性装置,采用连续化紫外辐照法,在聚砜(PSf)中空纤维膜表面接枝丙烯酸(AA),对膜表面进行亲水改性.考察了卷绕速度、单体浓度和光敏剂浓度等工艺参数对接枝密度的影响,同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静态水接触角对改性前后的膜进行了相关表征,并研究了接枝密度对改性膜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连续化紫外辐照接枝改性之后聚砜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接枝密度从0增大到3.54 mmol/m2,改性膜的静态水接触角从87.8°下降到62.4°,纯水通量提高了87%.此外,膜的总污染从0.647下降到0.377,不可逆污染从0.5减小到0.097,纯水通量恢复率从49.98%增加到90.30%,部分不可逆污染可转变为可逆污染,从而通过水力反清洗的方法除去.
其他文献
基于热致相分离技术,以水为淬冷剂,采用热涂覆法制备了聚砜平板多孔膜,基于偏光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以及转矩流变仪技术的测试结果确定了体系相图的双节线、旋节线和凝胶线.结果 表明,当聚砜浓度在17-21%范围变化时,所制备的聚砜膜截面均呈现网状孔结构,皮层出现精细的裂纹结构.同时,基于相图和膜形貌,提出了“相分离-凝胶化”的成膜机理.此外,当铸膜液中聚砜浓度从17%增加到21%,纯水通量从297.1
二维的Janus多孔膜能够结合疏水-亲水性能,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空气集水以及微流体等方面,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很多方法能够制备Janus多孔膜,如:UV光照射诱导,光接枝,气相沉积,真空过滤,静电纺丝等[1]。然而,上述方法通常经过繁琐的构筑过程,且难以对亲疏水界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开发简单高效的制备Janus多孔膜的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本文利用蜡烛灰烬沉积的方法制备Jan
相转化是制备聚合物微孔膜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特别是非溶剂诱导相分离用于调控聚合物(如聚偏氟乙烯、聚砜、聚醚砜、聚氯乙烯、聚乳酸等)的微孔结构已被广泛研究。相转化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物和溶剂形成的铸膜液,非溶剂,以及所形成的微孔膜。不同于常用的表面涂覆、共混及表面接枝改性手段,本课题组围绕溶液、非溶剂以及膜三个过程,针对聚合物微孔膜的亲水、抗污染及功能化(油水分离、抗菌、抗凝等)做了系统研究工作。通过原位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工业废水治理方法,其中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等优势正成为重要的治理方法之一。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具有优良的性能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PTFE微孔膜因其自身结构造成的强疏水性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本文利用多巴胺(DA)在固体表面的自聚-复合技术,对强疏水PTFE中空纤
超疏水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超疏水是指水滴在材料表面的稳定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接触角小于10°。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超疏水膜因其优异的抗润湿性和自清洁性,在膜蒸馏、油水分离,气体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单纯降低膜材料表面能对膜表面疏水性的提升有限,因而,近几年来,通过提升膜表面粗糙度来制备超疏水膜成为一个主要方向:在静电纺丝法和相转化法中,在铸膜液中加入纳
以醋酸锌(Zn(CH3COO)2·2H2O)为光催化剂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TFE/PVA/Zn(CH3COO)2初生纤维膜,后经烧结得到具有光催化功能的PTFE/ZnO超细纤维多孔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等研究了PTFE/ZnO超细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醋酸锌添加量为20wt%,烧结时长为3h,得到的超细纤维多孔膜性能良好,ZnO颗粒均匀镶嵌
特殊浸润性分离膜材料是近年来膜分离材料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基于调控良溶剂/不良溶剂的两相界面构建特殊浸润性分离膜的理念,开发新型的具有超浸润、高抗黏附特性的分离膜材料,在高效油水及油水乳液分离,以及有毒害性小分子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商品化聚丙烯腈为原料,通过调控铸膜液的组分,以及调控分离膜制备的参数,在凝固浴体系中加入高分子材料的不良溶剂-强碱,在相转化过程中同时实现构建粗糙
在Fenton污水处理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开发高效的Fenton催化剂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含孤立铁物种的Fenton催化剂,结果证明,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含有8.9%的孤立铁物种,成功克服了其他常规方法孤立铁物种含量低的缺陷,且该催化剂在处理含苯酚污水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双氧水利用效率以及更低的铁物种泄露量.之后,将孤立铁物种催化剂通过共混法制备了含孤
用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聚乳酸微孔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结晶程度和晶型会对膜的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当左旋聚乳酸和右旋聚乳酸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出的聚乳酸膜底部呈现出复杂的多级结构。具体为布满几个微米级的微球,每个微球上有纳米级的褶皱。这种多尺度微纳结构与玫瑰花瓣的微观结构极为相似。玫瑰花瓣的表面呈疏水性,且对水滴有极强的粘附作用,水滴可以在其上面牢牢固定,被称为“花瓣效应”。通过对制备出的聚乳
两性离子改性是近年来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的常用手段。本工作引用了一种新的简便的方法来合成一种短链磺酸型的双性离子并接枝到聚酰亚胺(PI)膜表面,以提高其通量和抗污染能力。我们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FTIR,XPS,SEM,AFM,EDX等),并探究验证了改性前后膜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相比于未改性的膜,接枝改性的膜在结构形态、膜通量和抗污染性能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细菌及抗污染实验证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