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纬三大洋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特征研究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国内外关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基本模态的研究,从整体分析地球中低纬三大洋海气耦合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1948-2003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海表面温度资料,使用SVD方法研究了全球中低纬海气相互作用的耦合变化,对海温异常(SSTA)与风场异常的主要耦合模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模态能较好的体现海气耦合变化的局部空间分布信息和时间演变信息.通过对不同经纬度区域三大洋的海温异常序列分析可见,全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海洋存在明显的同步异常变化特征.全球中低纬度海气耦合的基本变化模态有如下基本特征:热带地区的海温呈现一种明显的振荡过程,这种振荡是全球性的,这中间包含ENSO循环过程,也包含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同步的海温振荡过程,也就是同步的变暖和变冷过程.通过对提取的海气耦合基本模态的正负年份的合成分析结果可见,当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偏暖时,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的海水也同步偏暖,而与此同时热带西太平洋直至中纬度太平洋大片海区的海温是总体偏冷的,当然在太平洋大陆的沿岸不管是东岸还是西岸海水总体偏暖.就印度洋而言非洲大陆以南的大片海区30°S-50°S的海区存在明显的海温负异常.北美洲大陆的东岸30°N以北和南美洲大陆的东岸30°S以南的广阔海区都为明显的海温负异常.当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偏冷时各大海区的海温分布情况反之.以全球化的观点来审视海洋和大气的同步变化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地球内部海洋大气运动的复杂和其间存在的基本联系.地球海气系统是受到内因和外因交互耦合作用及共振作用等多方面影响的系统.通过对观测的分析可见全球中低纬海气耦合变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变化不管从年际还是年代际上都是存在耦合同步性的,这一点与先前研究中所指出的三大洋充放电效应是不一样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全球海气耦合变化的思路.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是中国大陆自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之后又一次8级以上地震,与其不同的是此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相对稠密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本文利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子专题"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动态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研究"项目中对南北地震带跨断层短水准的分析结果结合汶川地震进行再分析再认识.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推挤和四川盆地、华南块体
Q值是描述地球介质的衰减特性、反映构造活动的重要参数.汶川地震发生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区地表产生300km的错断,Q值理应发生明显的变化。本研究通过ML振幅观测数据来研究Q值动态变化和机制。研究显示,汶川地震之后,平均Q值上升了近1倍,在5个月之后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大量地震射线穿过的区域为断层两侧,因此所得到的Q值主要不是反映断裂带的性质变化,而是两侧介质性质的变化。和整个川滇地区相同,Q值与中强
本文研究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从中总结到:岩石圈磁场的总强度,沿龙门山断裂带正是正负异常区域的交界线,西部的青藏高原推覆体地区对应磁负异常区,东部的四川盆地对应磁正异常区。从地质年代考虑,西部的青藏高原对应新地质地貌,四川盆地对应古老的杨子地块。新的地质构造区域往往对应岩石圈磁场总强度的负异常区,古老的地块往往对应岩石圈磁场总强度的正异常区。地震发生以后,在主震中附近区域
通过对同一事件所有台站记录按震中距排列,能够更好地确认P波与Pn波震相。并且,认为直达S波是可以利用的震相,但读取精度还有待提高,暂时仅可用于定位中,而精确振福及极性读取还需进一步确认;通过对于精定位中利用到的P波初动时间信息的验证,发现部分手动挑选或自动挑选的P波初动到时有误:第一部分错误数据是由P波初动信号与背景噪声混淆不清造成;第二部分错误数据是由于大震记录前叠加有未分开的小震震相,导致P波
开展了国内外地震灾害预防标准现状分析、地震灾害预防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原则和方法研究以及地震灾害预防标准体系结构和层次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提出了国家地震灾害预防标准体系的结构。开展本项研究,对指导各行业地震灾害预防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保证地震灾害预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标准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在其周围有许多相关体系。首先它是被国家标准体系所包围,其次,它本身又含有各行业
作者在利用卫星情报来研究汉川地震同震断层机制的同时,发现了现场专业人员调查的高烈度区域和利用卫星雷达所测的物体反射强度在地震前后的画素间的位移区域的相关关系,从而导出了利用卫星观察结果来判定高裂度区域的规律性。高裂度区域一般离开断层带较近约几到几十千米,在虹口后深沟,八角庙及北川地表断层,其两侧相对位移量可观测到约6m或者更大。由于断层的巨大位移量及其近旁影响带都远超过的综合孔径雷达(Synthe
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气象自然灾害,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物中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建筑材料的多样化、新建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与通讯信息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尤其是雷击电磁脉冲对微电子控制系统损坏的事件时有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扩大.加之目前还存在防雷设施不完善,防雷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使防雷
在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中,陈良栋等发现了长江中下游经常存在一支边界层西南风急流,即穿谷流;李建辉等对这支急流的特征、结构、成因及其和强对流天气的关系作了分析.初夏长江中下游还有一类未被人们所注意的江淮倒槽的边界层东南风急流,并且指出这支急流和江淮气旋北部---淮北的暴雨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对自由大气低层(850hpa---700hpa)的西南低空急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了很多工作,但边界边层的急流的
在采用线性化的浅水方程组并假设地形坡度沿山脉走向不变的情况下,本文通过摄动方法对具有底面地形坡度的沿岸山地俘获波,即存在地形坡度的Kelvin波进行了研究.为简单,文中假设地形坡度仅在垂直于山脉走向的方向有改变,选取了不同的底面地形作了个例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当底面地形缓变时,可用摄动法得到沿岸山地俘获波的结构,此时零级近似为经典Kelvin波解,一级近似体现了Rossby
2008年1月10日-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雨雪冰冻重大气象灾害.通过发生在我国江南的冻雨过程和前期降雨过程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到下列结论:这次江南冬季持续的冻雨天气是准静止锋活动的结果,用相当温度梯度表示的湿大气锋生可以有效地描述准静止锋的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湿大气锋对应的降水性质与锋面垂直结构有关,锋区上相当温度的逆温结构是形成冻雨的天气学原因.研究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