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华北山地植物资源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调查分析华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状况、主要退化类型及退化程度基础上,指出山地植被生态恢复的前提是充分调查和收集与植被恢复相关的基础信息,包括原生植被类型,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气候和小环境等生境特点,人文、历史信息等,分析判断导致生态退化的关键因子和主要因素;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应遵循乡土树种为主、谨慎引种外来种,乔、灌、草、藤本植物合理配置,适地适种及特殊抗逆性物种筛选的原则,确保生态恢复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引种成功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及系统自我更新演替的可持续性,有效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根据华北山地自然植被特点和生态恢复需要,并以表格的形式简单地介绍了23种草本植物、132余种乔、灌木和20种藤本植物等乡土物种及其在群落恢复与演替中的地位和恢复技术。
其他文献
进入现代化进程以来,各种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精神也陷入了困境,而生态伦理教育是解决认识和观念症结的有效途径。由专业性质决定,风景园林专业要处理和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而这也正是生态伦理关注的核心,相关教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古典哲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生态伦理相一致的思想,本文试对其中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加以挖掘,并探讨了其对风景园林专业生态伦理教育的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规划设计面临着文化涵化与特色丧失、形式与功能的两难抉择、主体与客体的认识矛盾等难题,新乡土设计理论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卓克基镇的规划设计实例,探讨了在建筑、规划和景观三方面综合运用新乡土设计理论,塑造融合与发展的地域景观的经验:一、建筑设计在基本不改变传统建筑体量和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加入新功能;二、城镇规划在延续民族传统聚落选址和布局基础上规划新片区,融入新功能;三
空间是西方园林现代主义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的影响下,现代园林逐渐改变传统设计中的空间设计手法,追求视点的多样化,各个空间之间的叠加、流动。论文分析了1925~1957年约30年的西方现代园林的空间发展,以在现代园林空间变革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盖佛瑞康、唐纳德、艾克博、罗斯、凯利和丘奇等人的作品、文章、专著为基础,在这30年中对现代园林空间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作品——巴黎工艺美
山岳功能的历史演变是山岳风景区研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风景区的规划者理清“文脉”,从而使规划具有鲜明的地方感和延续性。本文以北京西山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从史前时代作为早期人类活动的舞台与自然崇拜的摇篮,到魏、晋、隋、唐时占主体地位的宗教功能,至明清时大放异彩的山水艺术,及至20世纪初异军突起的科学研究,和建国后游憩、休养、教育等诸功能的完备,北京西山在数千年的历史兴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花卉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花卉产业的兴旺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欣欣向荣的精神面貌。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植物种质资源的占有量和育种技术等方面曾领先世界,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园艺水平明显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与国外对园艺业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重视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对美国163所大学开设有观赏园艺或与观赏园艺相类似的专业的课
本文是在日本造园学会发表的近2400篇(1995-2009年)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通过对6个研究领域的对象与构成,学术研究动向进行的综合考察,阐述了现阶段日本学术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对存在问题和未来预测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并将日本Landscape学术研究动向概括为:从“‘物体’型Landscape研究”转向“‘状态’型Landscape研究”。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范围、操作范围的拓展,学科研究深度、操作深度的发展,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当前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尝试引入新的专业课程以完善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提出科学合理、技术可行、功能合适、表现适当的环境解决方案的能力。
风景园林学科的教学背景和课程计划安排赋予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特殊的定位和要求。围绕着“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规划理论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这个教学中心。本文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实践环节的重构进行了探讨,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以上环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自然遗产是地球自然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一段记忆,可持续利用是自然遗产实现其社会功能、价值功能的唯一途径。建立遗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模式共识和技术共识,建立支持可持续利用的规划设计方法及其评估方法,是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界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与未来责任。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空间模式包括平面分区利用模式和深度利用模式,分区利用模式是由以核心区为中心的梯度利用结构和以ROS为基础的游憩机会分区
针对目前山林植物景观研究领域偏重于理论研究的现状,本文尝试从成功景区研究出发,探索核心景区山林植物景观建设中的一般性规律。本研究通过调查访问,对深受好评的西湖山林植物景观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期望为山林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