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洛論爭」到《朱子言論同異考》--韓元震義理思考與學術建構

来源 :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元震为十八世纪朝鲜后期「湖洛论争」重要人物,后人关注所在,不免集中于双方见解,乃至于后续的影响.然而韩元震于其师权尚夏过世之后,不仅总结论点,确立宗旨,更延续师门事业,完成宋时烈未竟工作,撰成《朱子言论同异考》,针对理气心性之间,考察分析,辨证尤多,「性」于气质得见,心本身即是气,圣凡心有不同,人与物有异,皆因人与人,物与物气禀不同,未能于气禀之中,得见理之所在,以迷离光影为学问,不免流于异端,气质用而物欲行,有违儒家本色.义理精微,难以言说,朱熹说法不同,关乎学术进程,然而多数是角度有异,各有偏重,必须深思潜玩而得之,初晚分判之法,并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异同之间,必须融铸贯通,才有最终之解.韩氏突破朱学诠释困境,遂能彰显栗谷一脉心法,从而建构朝鲜儒学直究朱熹而上溯孔子的学术样态,成果丰富细密,饶有儒学检证与学脉建构意义.
其他文献
玉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自然势增的产物,生物人是自然势增的结果,社会人的形成与玉的社会属性的形成是相互纠缠,相互影响的,同步进行的势增过程,因此研究人类的学问可以成体系,并且枝繁叶茂,那么研究玉的学问是否也可以成体系呢,本文就试图选取几个角度,借用势科学来构建玉学体系做初步探索.
音乐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的那一瞬间,便独一无二了.音乐作品大多可以用乐谱来记录,它是人们对客体尽量达成一致的约定手段.但是音乐的演奏、音乐的欣赏在不同人,不同时次又千差万别.有乐谱记录的音乐中其音乐设计蕴藏着巨大的发挥空间,本文试将"势"科学应用于音乐设计,以期在音乐审美层面获得一种标度性参考.以李德昌先生提出的"势=联系X差别"的公式为指导,通过增进音乐元素之间的联系和扩大音乐元素之间的差别,来增
大数据因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得到世界广泛关注和研究.大数据广泛可用,但数据规模庞大网络结构复杂,目前仍难从中提取知识.研究的核心在于网络中相关关系,而势科学理论中信息作用机制也体现在相关关系,即差别与联系.通过计算与比较各数据维度信息势,就能有效认识大数据中各数据维度的相关关系主要性和知识含量,从而提高知识提取能力.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一股重要社会思潮和和社会实验.教育被推到了有史以来最崇高的地位,但是,社会现实和其自身原因,导致教育难堪大任,教育救国以渐趋沉寂告终.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几十年间,"教育救国"在"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的势增机制作用下,发挥着一个"群"对称恒等元的作用."教育救国"历史的考察为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提供了方便的个案.
随着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的形势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也在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各级政府和企业、市场等多方的努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势科学与信息动力学可以将人才成长、组织创新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所有过程概括为信息动力学过程,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不断构建更大的科技和管理信息量,营造强大的科技和管理信息势.本文从势科学的角度分析中
管理的本质是应对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内在机制是信息相互作用机制.无论是科学技术研究评价还是管理实践研究评价,都可以在不同抽象层次上进行,抽象层次越低,评价自由度越多,评价效果就越难以把握.信息层次上的抽象是人类期待的最高层次上的抽象,然而,什么是信息,却是人类科学和管理研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势科学理论研究揭示了信息的本质意义,为在高度抽象的信息层次上进行中国管理实践研究及评价提供了科学化
大众创新时代是一种"分布式创新,创新者是一个个知识化的普通个体".在信息化社会,学校既是教育组织也是信息场.因此,从信息及信息动力学的视角可构建人才创新能力的"学习能力数理模型"和"素质自旋稳定性模型",提升创新人才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对不同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动力学过程分类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到"集约型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提升国民后天创新素质的目的.
根据势科学原理,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品格、身心和谐四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素质8维对称化模型,并从内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提出创新能力形成的数理公式,这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信息社会创新的机制在于营造信息强势.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势,加强学科间联系营造有效信息量,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心理教育和身体锻炼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
在考察了犹太传统节期的基本状况之后,可以在中犹跨传统对话的框架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节期,或者节日,在中国主流传统,也就是儒家传统中,没有其在犹太传统中那样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的精英传统对节期的重视不及犹太传统?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节期与主流经典文本之间的关系。
现今,"家庭"正被重新审视.主要基于儒教思想的东亚世界传统家庭自无须多问,连作为其替代物在十八世纪之后伴随产业化的进行和发展成立的近代家庭观,时至今日也被卷入了巨大的变革漩涡之中.最近经常能听闻的诸如家庭崩塌·家庭革命,以及家庭个人化·家庭生活方式化等词语,正是其集中体现.而且趁着家庭价值观的多样化·不稳定而潜入的,家庭内部暴力·虐待儿童·对老人的置之不理·离婚率升高等社会病理现象的扩大,也是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