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信息模型基础上的系统互操作性研究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系统中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是消除信息孤岛的有效手段,而构建基于语义的信息交换是达到互操作目的重要基础。为真正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出在完备语义信息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具有同构性的语义拓扑空间,并给出系统实现的三个层次的设计: 功能层,信息交换,信息管理。
其他文献
给出在研的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测试装置上位机软件的系统分析和设计,重点阐述以分层的思想进行软件总体设计以及各层的具体实现过程,并探讨关于MSComm控件的串口通信实现方法、基于MSACCESS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以及借助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Automation 技术实现Borland C++ Builder 与MS Word的融合。实际工程运行表明,该软件
本文提出一种精确检测不对称系统中各次谐波正、负、零序分量的新方法。该方法不直接采用对称分量法,而通过广义dk-qk旋转坐标变换,分别对三相电流按照相序a-b-c和a-c-b进行两次低通滤波得到三相电流的正、负序分量,同时分解零序分量,并通过低通滤波得到任意次谐波电流的零序分量,最终将对应分量求和得到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三相电路电压是否畸变,通过该方法都能够得到精确的检测结果。对于三相不对称
单相重合闸的成功取决于故障点的潜供电流的自熄。对于传统的输电线路可以用中性点辅助电抗器来抑制潜供电流中的电容分量。串补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输电线路参数均匀分布的特性,本文对串补线路潜供电流的低频振荡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串补线路潜供电流提出了建议抑制措施。仿真证明该措施不但有效地降低了串补线路潜供电流,而且减小了断路器暂态恢复电压。
本文介绍了广西大学基于DTS的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教学功能,介绍了DTS系统的功能以及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而进行的实用化改造工作,重点阐述了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的特色及其在电气工程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仿真实验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给出了该仿真教学实验系统在电力系统稳态潮流计算与分析的一个应用案例。应用案例表明,仿真教学实验系统符合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和实验的需要。
本文提出了用相关法确定同步电压检波的新方法。该方法用软件设计来代替硬件中的同步检波,减少了投资成本;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原理框图给出的各滤波器环节,进行了双线性变换得到相应的数字滤波器。对短时间闪变值Pst的统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闪变测试系统,软件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经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指标完全满足IEC规定的精度要求。
基于GPS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 是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Monitoring System, WAMS)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提出一 种基于GPS同步时钟和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高速AVR单片机的双CPU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对其测量精度、同步性和可靠性做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完整周波抗混迭同步采 样方法,
本文是对广义状态估计可观测性问题的研究。广义状态估计是对传统状态估计的延伸和扩展,与传统状态估计不同,广义状态估计应用系统的物理模型,并且加入断路器的有功和无功潮流作为状态变量来进行分析。断路器的状态通常分为开状态、合状态以及未知状态。根据SCADA系统所提供的断路器的状态,本文定义了简化模型的方法,并提出了广义状态估计可观测性检测算法。文中最后应用一个IEEE实验系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
为了改善有源滤波器补偿效果,提高补偿谐波的范围,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来实现:在并联一个高通无源滤波器的同时,在控制系统中引入控制延迟补偿模块;通过高通滤波器来抑制高次谐波,通过控制延迟补偿模块来改善对低次谐波的补偿效果。文中阐述了控制延迟补偿的原理和算法,并用MATLAB对基于这种方法的有源滤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针对目前微机保护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国内高校微机保护实验的现状,介绍了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实验教学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了基于DSP和应用PC/104总线工控机以及利用集成开发环境VB6.0 的软硬 件结合的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原理框图,主要硬件构成和软件的设计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论述了其实现方法和其它关键技术。该系统能够承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课程教学实验的任务。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实现控制、监视和保护功能的同时,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的设备达到信息共享,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成为开放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体系—IEC61850。文章从数据对象 统一建模和通信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IE61850通信标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了IEC61850中定义的建模方法如何与实际设备及功能对应,对规约中定义的站内设备之间及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