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控制对象的新型工业实时数据库架构与实现

来源 :2009中国自动化大会暨两化融合高峰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DCS行业中长期以来实时数据库的发展、应用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面向控制对象技术的新一代工业实时数据库架构。这种新型架构的工业实时数据库采用5级分层架构对数据点进行立体式组态管理,结构原理方法简单,不仅避免了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大量繁琐重复的工作量,而且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性与组态是活性。因此这种技术具有很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与组态管理优势。目前已将这种面向控制对象、以设备元件为核心的分层立体式组态的设计理念 成功地应用于IAP系列组态软件的实时数据库中,并在DCS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工程效果,显著提高了数据库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使控制系统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
其他文献
针对一娄离散时间多输入多输出(MIMO)下三角形式的非线性系统,设计了基于数据的自适应预测控制器。这娄系 统的子系统之间存在不确定耦台与延迟状志。针对参数不确定耦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将来状志预测的方法。针对函数不确定 耦合和延迟状志,引入了一种增广状志向量,并利用前几步增广状志向量包含的数据信息对当前时刻的不确定耦台进行了补偿。通过应用Lyapunov方法及对各种信号增长速度的排序,可以严格证明整个
信息的获取和传输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事件发生现场应急网络的构建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空天地异构立体网络方案,考虑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存引起的网络异构性,探讨了关键组网技术。
针对控制系统网络化所带来的通信时滞、数据丢包等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利用混杂系统 理论及方法对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动态性质分析和混杂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提出了用切换系统或脉冲系统描述的丢包现象模型,给出了Markov跳变系统模型统一描述随机意义下的时变时滞与丢包现象。 针对这些新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与鲁棒控制理论,讨论了基于混杂系统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镇定、鲁棒H∞控制器设计以及
广义系统由一些耦合的微分(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所描述,它同时具有对象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自1974年被提出以来,广义系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正常状态空间系统理论中的大量概念和结论被成功推广到了广义系统理论中。本文主要针对带有范数有界参数不确定性的连续时间广义系统和离散时间广义系统,综述近年来有关鲁棒稳定性分析,鲁棒镇空,鲁棒H∞控制,H∞满阶滤波和降阶滤波等问题的一些要概念和结论。所介绍的结论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建模为非完整独轮车的自主式车辆的导航问题,应用我们最近引入的随机极值搜索方法来导航非完整独轮车,使该车辆能朝着一个未知空间分布的信号场的最大值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车辆不能感知自身的位置信息,只能利用装备在车辆上的传感器量测到的从源发 出的信号。我们保持车辆向前的速度为常数,仅控制车辆的角速度,对角速度设计了随机源搜索 控制律。在这个控制中,我们采用基于滤波白噪声的激励而不是以往常
由于测量元件能力的限制和生产成本的要求,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输出不能被精确观测的有限信息系统.较之精确信息系统,这种系统的研究存在本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可利用信息少和测量元件非线性两个方面.因此,该方向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作为有限信息系统研究的初步介绍,本文综述了有限信息系统辨识已有结果,并对其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展望。具体结果包括:针对不同的系统噪声、不同的阈值信息,分别构造了几种典型系统的
本文以车辆一般形式运动学模型作为研究的对象,结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应用微分平坦的方法对车辆进行轨迹规划。规划过程中将车辆的动力学约束作为优化约束函数,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油耗作为优化的性能指标。通过数据拟合获得速度油耗的函数表示,并以此作为计算油耗的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基于动力学的车辆轨迹规划效果令人满意。
本文针对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装备(TRT装备)安全、高效运行需求,研究开发其优化控制技术与装置。在对TRT装备工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炉煤气管网流体动力学原理,并采用料柱等效可变阻尼新方法,建立了由鼓风机、高炉、减压阀组、透平机和管网系统组成的、反映高炉料柱影响的高炉煤气余压能源回收装备(TRT)多变量动态数学模型。根据高炉上料机制,采用带前馈结构DMC的先进控制方法,以高炉料柱的料线高度为扰
磨矿过程运行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将反应磨矿产品质量指标----磨矿粒度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在其目标值范围内。由于磨矿粒度指标与基础控制回路输出之间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性、边界条件变化频繁等复杂动态特性,难以用精确数学模型描述,并且磨矿粒度难以在线连续检测,难以采用已有的优化控制方法,只能采用人工设定控制;另外磨矿过程基础控制回路存在大惯性、参数时变、非线性、耦合等特性,难以采用常规
本文对超超临界大型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自动控制的间隙密封控制和热点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二十年从事相关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与重大装备的技术要求相结合,通过不同技术方案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合于工程应用的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我国大型电站锅炉中的关键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