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用高温隔热材料的发展

来源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论述了石化工业引进及国产化窑炉用高温隔热材料的现状和新进展.
其他文献
采用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PB-g-SAN,将其与PVC,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PVC/ABS共混物.恒定共混物中橡胶含量,改变体系中SAN与PVC的比例从70.5/17.5至18/70.采用TEM,SEM,SAXS等方法考察了在不同基体组成情况下,PVC/ABS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当共混物基体中PMMA较多时,PVC/ABS共混物主要以银纹进行增韧;当共混物基体中PVC含量较多时,PVC/A
聚丙烯腈(PAN)高性能碳纤维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基础原材料,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应用实行“禁售、禁运”政策,严重影响我国国防工业发展.本文对世界PAN碳纤维发展历程的四个标志性阶段进行了回顾,归纳总结了当前国际上PAN碳纤维主要生产商、产品型号、技术特色、性能指标以及近5年的年产量.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碳纤维格局做了客观的分析,对国内碳纤维的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在介绍
为了提高金属镁的储氢性能,将无烟煤经脱灰并碳化后制得的微晶碳添加到镁粉中,用氢气反应球磨法一步制得高性能镁碳复合储氢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微晶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储氢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测试,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排水法放氢量测试装置对材料的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碳具有类石墨晶体结构,对镁有良好的助磨作用,并与镁有协同吸氢和放氢作用;镁粉中添加40wt.%微晶
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和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光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光刻材料是光刻技术研发中的核心之一.本文以深紫外光(deep UV)为光刻光源,以Langmuir-Blodgett (LB)膜成膜技术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有烯丙基丙二酸二叔丁酯光致抗蚀剂材料,聚(N-十六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烯丙基丙二酸二叔丁酯)p (N-HDMA-co-AMDBP)s,详细探讨了其成膜性能和光刻性质.研究结
本文实验采用一步原位聚合法,以脲、甲醛为囊壁原料,环氧树脂(711)和环氧树脂(E-51)为囊芯,成功合成了聚脲甲醛包覆环氧树脂711和E-51的微胶囊.为保证微胶囊的使用性,本文对微胶囊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合成工艺,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合成的微胶囊的进行表征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合成的最佳工艺为:芯材加入量为15~25mL,约1000rp
硬质薄膜TiN、CrN、类金刚石(DLC)薄膜等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高硬度等),广泛应用于提高齿轮、轴、刀具等结构零件、工具等的寿命.但是,硬质薄膜内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在薄膜沉积过程中或者是薄膜服役过程中会加速薄膜的失效,硬质薄膜中的内应力是影响硬质薄膜与基体结合力、硬质薄膜沉积厚度及服役寿命等的关键因素.
ITER第一壁板用热压铍材是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中直接面对聚变反应等离子体冲击的第一壁板的核心部件.本文介绍了美国S-65C真空热压铍材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力学性能;同时列出了ITER级铍材的部分规范.利用冷流冲击工艺制取的高纯粉末,通过粉末及工艺调整,确定了达到ITER级真空热压铍材的最佳工艺;对本项目研发的ITER级铍材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材料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稳定控制在ITER要求
介绍了等离子焊接的技术特点,以及它与TIG焊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总结了等离子焊接技术在国内外石油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它在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等离子焊接的发展前景.
为了制备石油系针状焦,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H-NMR)及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的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的片状芳核结构,进而生成无缺陷的晶体结构.乙烯焦油和催化裂化富芳烃馏分混合,可以起到共炭化的协同效应.催化裂化富芳烃馏分或与乙烯焦油1∶1混合
对二胺扩链剂进行了N-酰化改性以解决聚脲反应高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己二胺,间苯二胺为原料,在冰乙酸和磷酸条件下一步合成新型位阻型扩链剂二乙酰己二胺,二乙酰间苯二胺.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氮含量测定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并对改性后的酰化扩链剂进行熔程测定,结果显示熔程较稳定,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最后将它们与端氨基聚醚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