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影像学鉴别诊断

来源 :第五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ou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X线、CT、MRI以及胸部影像学等胸部检查的方法及其应用情况,阐述了肺部影像学征象分析及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支和(或)肺气肿导致的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无创通气(NIV)设备和技术的成熟,使一部分患者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从而减少并发症。本文介绍了20例重度高碳酸血症呼衰(HRF)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过程,浅谈了其应用价值。
胆道穿孔是外科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临床上术前诊断较难,传统X线检查达不到诊断目的,CT能准确、快速诊断胆道穿孔,为手术争取时间。本文介绍了18例急性胆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与CT表现进行探讨。
本文收集本院住院新生儿经灌肠诊断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简述了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结肠症的间接征象即早期诊断依据,并就其鉴别诊断情况加以讨论,指出X线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无神经节症的存在,应观察随访,根据临床表现复查。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超选择将药物经导管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结果:介入治疗后DSA观察股骨头血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本文通过对248例肝硬化病人超声检查的探讨,认为:通过对门静脉侧支循环的观察,及时提示临床是否有门静脉侧支循环形成以及严重程度,对于临床及时采取措施,改善门静脉高压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医院学(telemedicine)加快发展的步伐。远程医疗电视双向会诊开展至今已有40余年。主要利用现代高科技通信和信息技术,通向遥远地区的病人提供优质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并有效地解决医学资源偏态分布等问题。本院自1998年10月至2005年2月,利用远程医疗会诊对84例患者进行诊断和指导治疗,为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笔者认为对病变图
目的:如何确保优质的CR胸片图像。方法:根据临床拍片申请单的临床症状划出的疑诊范围,用准确的投照方法并与之X线系统宽的曝光宽容度及后处理功能来显示不同的解剖部位和病理改变的的影像。结论:因此为提高胸廓病变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CR的后处理功能,不仅能显示病变解剖部位,又能测量病灶的大小,面积,密度,还可做病灶局部放大,对比转换,黑/白翻转,边缘增强,双重摄影等,以提高显示病灶的能力和诊断的准确率是提
本文旨在分析本组CT诊断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扫描采用SIEMENSEMOTION全身CT,常规层厚,层距8mm,轴位平扫。依据本组CT诊断资料并结合文献,将本组病例进行CT的影像学分度。综合分析本组CT检查资料,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几率大于50%。因此,对于不典型的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与正常的大脑纵裂相鉴别。CT诊断
透视下手术摘取金属异物不仅麻烦费事,让医患双方接受过多的辐射,还造成广泛的手术损伤。这些问题的造成是因为这种手术是在X透视形成的平面图像上进行,在确定异物的空间位置时有相当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一种空间定位方法,采用有数学理论依据的定位法和“三点成一线”的针刺过程,保证了定位针头能对准金属异物;而且两枚以同样方法刺入的定位针又将金属异物所处的平面和深度得以确定。该互相交叉的两枚定位针所形成
本文搜集了某院1999-2004年113个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旨在评价MRI和关节镜检查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指出随着MRI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与资料的积累,MRI已成为膝关节损伤最有效的无创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