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161表面张力实验研究

来源 :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HFC-161及其混合物替代HCFC-22 是一种新的替代方案。本文利用毛细上升法开展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为了检验表面张力实验装置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HC600a 从275.60K 到343.16K的表面张力,测量结果与文献值的平均偏差在±0.60%以内。在此基础上,在252.62K~339.11K 温度区间内测量了HFC-161的20个表面张力数据,并拟合了表面张力计算公式,以便工程应用。表面张力实验测量完善了HFC-161的热物性数据。
其他文献
本文在太阳能集热转换及与之匹配的热泵空调方式和蓄能方式有机结合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并阐述了该系统的研究思路、技术原理及运行方案,通过对不同能源利用的运行费用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总结出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等特点,该系统的研究是未来太阳能热泵空调技术进一步高效化、低成本、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在热泵机组制热运行过程中,通过加热器增加一定热量到吸气管路上,可以非常明显的延缓机组的结霜,增加热泵机组的除霜间隔时间。文中设计了几种不同形式的加热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1、将气液分离器浸入装有导热油的可加热容器内,2、在气分之前增加换热盘管,换热盘管浸入装有导热油的可加热容器内,3、吸气管路内置电加热器。通过测试发现机组的化霜间隔时间可以延长达128%;制热量较无加热器的机组有较大提高,同时
以移峰填谷为特征的冰蓄冷技术虽然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只是经济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系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蓄冰工况降低了制冷主机效率,而且根据蓄冰应用设计得到的传统定频机组降低了其在空调工况下的效率,特别是离心制冷机组。变频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蓄冰双工况离心制冷主机的效率,对部分负荷或运行工况偏离额定设计工况时的主机效率改善尤为明显;本文结合一台变频双工况离心机组的设计计算分析及变频
土壤的平均导热系数与热阻是影响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及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节能性与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利用线热源理论,通过地源热泵的工作试验过程,得到系统进出口水温等参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导热系数及土壤热物性参数,测试结论对于指导土壤热交换器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叙述了热回收系统的优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来说明热回收的经济性。并且通过计算,总结出了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刷同步电机在一些不适合安装位置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只能通过电机绕组电流、端电压来间接检测转子位置。如何在这种受限的弱反馈中稳定地驱动电机运转成为驱动器控制算法的关键。文中针对具有梯形波反电势和正弦波反电势的两种典型同步电机驱动方法的稳定性做出定量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等效电流束的概念。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为无位置传感器驱动的稳定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对某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的短期测试与长期监测,分析了影响系统能效的主要因素,得出了该热回收热泵机组的部分负荷制冷性能系数低于额定工况下的制冷性能系数,热泵系统能效比略高于常规机组系统能效比下限值2.4,得出了夏热冬冷地区实际累计采暖+卫生热水热负荷有可能大于累计冷负荷,增量成本的实际回收期高于预测回收期。建议夏热冬冷地区三工况地源热泵系统,可省去冷却塔及其他辅助冷却系统。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仅采用单级压缩就能实现-40℃~-150℃乃至更低的制冷温度。该循环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其冷凝分离是否完全直接影响着循环制冷效率,因而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冷凝过滤分离装置来分离混合工质,极大提高了分离效率,从而使系统制冷效率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但传统的分离装置普遍存在或分离效果差、运行效率低或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使得在实际应用中混合工质难以得到高效分离
针对寒冷地区长期应用地源热泵系统会出现的热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了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地区某办公建筑为对象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该系统能够保持土壤温度场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全年供暖空调平均性能系数为2.44,与燃煤锅炉供暖和分体空调供冷方案相比,该系统节能
本文以典型的办公房间为例,利用CFD软件模拟对比传统侧送风与空气幕+侧送风两种方式。以综合温度分布、预期不满意百分率等为指标,分析冷空气幕+侧送风方式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