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和线粒体标记分析海南岛拟穴青蟹遗传多样性

来源 :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穴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之一,也是青蟹属4种青蟹中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蟹类.拟穴青蟹广泛分布于海南岛的沿海地区,在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利用核内(微卫星)和核外(线粒体)分子标记对海南岛6个拟穴青蟹群体共计92只个体进行遗传学分析, 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状况.微卫星分析表明:6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4(海口群体)、7.7(三亚群体)、6.4(万宁群体)、7.3(东方群体)、8.0(文昌群体)、7.1(儋州群体);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和度分别为0.73和0.68、0.63和0.78、0.68和0.67、0.66和0.66、0.69和0.68、0.69和0.68.分子变异(AMOVA)分析表明固定系数Fst为0.0144,暗示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小.此外,根据遗传距离构建了6个群体的系统发生树.线粒体分析结果表明:在92只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单倍型,只有1个单倍型为所有群体所共享,有23个单倍型分别只出现在一个群体中.
其他文献
为获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和河流弧菌(Vibrio furnissii)的全菌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实验利用裂解液分别裂解副溶血弧菌和河流弧菌,提取全菌蛋白;一向电泳分别采用7cm pH4 ~7的胶条进行等电聚焦,二向用12.5%的SDS-PAGE胶分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双向电泳图谱,并利用ImageMaster 2D Pla
原肌球蛋白(TM)是甲壳类动物的主要过敏原,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本研究以口虾蛄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其主要过敏原及相关性质.利用过敏患者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法确定口虾蛄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约为36 ku.通过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及加热纯化了该主要过敏原,纯度达到电泳级.采用抗蟹TM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为TM.抑制性免疫印迹和抑制性ELISA实验表明口虾蛄TM与锯缘青蟹、南美白
建立了一种贝类组织中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Azaspiracids)主要成份AZA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本方法采用80%甲醇水溶液对贝类组织中AZA1进行提取,以Atlantis dC18(5.0μm,4.6 mm×150mm)为分析色谱柱,流动相为等度乙腈/水溶液(80/20),其中各含有2mmol/L甲酸、50 mmol/L甲酸铵缓冲溶液,质谱采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该条件下,AZA
影响鱼糜制品加工特性的因素有很多。鱼糜制备过程中不同的加工条件及不同添加剂等都会对鱼糜的加工特性产生影响。本实验通过测定鱼糜的凝胶特性,来研究不同的漂洗工艺、抗冻剂及添加剂等对白鲢冷冻鱼糜加工特性的影响,以提高白鲢鱼糜的凝胶强度。
建立一种运用基于PCR技术的基因芯片方法检测和鉴定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方法,为7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提供了准确、快速、灵敏的方法。分别选取16S rRNA和重要致病基因,包括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基因(coa)、沙门氏菌肠毒素基因(stn)、致泻性大肠杆菌O
通过对养殖海水以及捕获、加工、流通和冰藏等整个供应链过程养殖大黄鱼的温度履历、感官、化学、微生物的品质监测,评估养殖海水、碎冰和加工过程中养殖大黄鱼细菌卫生状况,分析其在整个过程鲜度和细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海水和碎冰的菌落总数分别为(4.99±0.41)lg cfu/g和(3.90±0.32)1g cfu/g,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0~450MNP/100g和低于30MNP/100g;新捕获养殖大
新家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一种严重的能引起全身性疾病的病原体,对石斑鱼养殖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将含有SGIV感染细胞多肽ICP 46 (infected cell polypeptides 4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46转染到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中进行融合表达,用荧光显微镜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抑制肌肉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长调控因子.本文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草鱼MSTN-1全长cDNA,其全长为2190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128bp,可编码375个氨基酸,C端具有9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RIRR的蛋白酶水解位点.序列比对显示,草鱼MSTN-1与斑马鱼MSTN-1的相似度高达96%,存在很强的进化保守性.RT-PCR
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的方式构建了大黄鱼3个混合交配小群体,养殖到13月龄和20月龄时取样,通过微卫星分析进行系谱重建,然后使用MTDFREML软件进行分析,首次获得了大黄鱼13月龄、20月龄体长、体高和体重的遗传参数.13月龄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全长0.06±0.05,体长0.05±0.04,体高0.10±0.06,体重0.09±0.06.20月龄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全长0.22±0
中华鲟是一种介于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间的古老物种,其生存岌岌可危,全面了解中华鲟幼鱼的种群适合度是保护中华鲟的关键.临界游泳能力是与中华鲟种群适合度密切相关的重要表型特征,在实验室内的半开放大型游泳水槽中(190 cm × 50 cm× 85 cm,水位:50 cm),测定1+龄中华鲟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相对游泳速度(Ucrit).结果表明:个体大小对中华鲟幼鱼的游泳能力并没有显著影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