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黄化病害病原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树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果树,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倾斜以及农民种植结构的改变,桃树在北方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桃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成规模化,也使得桃树病害变得严重和流行起来。本研究利用巢氏PCR技术,分别使用P1/P7和R16R2/R16F2n,rtufl/ftufl和rtufAY/ftufAY分别对该病害的病原进行检测,发现其16SrDNA序列和泡桐丛枝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而tuf序列和泡桐从枝的序列也高达98%。初步确定该病害归属于16SrI组。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桃树黄化病害病原的含量远低于泡桐丛枝病害中植原体的含量。桃树黄化病害病原的初步确定,不仅使人们能够有目的的进行病害发生的防治。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同一组内不同植原体之间的基因组差异情况,从而获得不同植原体的基因组变异情况提供了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自2008年3月起,本文针对苹果上的4种主要病毒病害及其毒原(苹果花叶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苹果茎痘病毒)对部分主产区10个有代表性的生产果园和一个苗圃进行了调查和毒原检测,探讨了中国苹果主产区病毒病发生与为害现状。
自1960年代提出“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压缩轻病区,改造重病区”的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策略,到1972提出以“抗病品种为主,综合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策略以来,中国棉花枯萎病得到基本控制。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棉花黄萎病逐渐成为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为此,2007年本文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已成为中国棉花的主要栽培品种的现状,研究制定了一套,“以抗(耐)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及诱导棉株抗
本文从富士苹果果实上,分离筛选到一株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A-1,在此基础上对菌株A-1的分类鉴定、防病潜力和防病机制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从鸭粪中分离得到250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一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细菌A168,利用其发酵液进行抑制率、抑菌谱、田间防效试验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在48h内A16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83.55%,而田间防效最好为78.47%,明显优于井冈霉素;且对稻瘟病菌[Phyricularia grisea(Cooke) Sacc]、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能侵染为害多达400多种植物,其中所致的菌核病是多种作物的重要病害,如油菜、向日葵、大豆、莴苣、食用菜豆、人参等菌核病是这些作物或蔬菜的严重病害.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的限制因子之一,每年发病率在5%~80%,产量损失在5%~30%.总的来说,植物抗菌核病育种是缓慢的,除食用豆曾报道有单基因控制的抗性外,其他作物或植物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抗性.油
会议
2005~2007年,对30%戊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扬花初期喷施30%戊唑醇悬浮剂,与未喷药对照田块相比,可显著降低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31.54%~59.45%,平均防效可达80%以上。
本文将灰霉菌抗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移培养9代,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的抗性程度没有降低,说明不同抗性的灰霉菌菌株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的抗性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
本文利用比较生物学方法,从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轮枝镰刀菌基因组数据库中共找出了31个与酿酒酵母菌同源的三类MAPK级联信号途径基因。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部分还含有SAM结构域。系统进化表明:这三类镰刀菌的MAPK级联信号途径基因分布于10个不同亚群,每个亚群中都含有三类不同的镰刀菌基因。对每个亚群中三类镰刀菌的蛋白质序列和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除亚
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离体培养和产生毒素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茄链格孢菌株生长和产毒的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液,适宜菌株生长的条件是25℃,pH7,黑暗和静置培养;适宜产毒的条件是25℃,pH值6,黑暗和静置培养21d。叶片离体针刺和幼苗浸渍两种毒素生物测定方法测定毒素致病作用的结果表明,培养滤液对马铃薯叶片和幼苗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菌株间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产生毒素毒力最强的菌株是SH080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及为害概况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探讨了2009年造成小麦全蚀病在河南省暴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