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简称生物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如蓝藻、地衣、藓类和土壤微生物,以及相关的其它生物体通过菌丝体、假根和分泌物等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形成的十分复杂的复合体,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的生物地被物.生物结皮不仅能够适应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等恶劣的环境,还能够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早期研究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和发育增加结皮层对水分的拦截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
其他文献
会议
在干旱雨养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是限制长期定居植物种类和数目的主要因素,因此,土壤水分是控制沙漠化的主要约束因素.然而由于干旱荒漠区降雨的季节变异性大,土壤水分在时
土壤碳储量占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5%,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土壤碳周转的一个重要生物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呈现出降水增加和氮沉降加剧,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
银砂槐[Ammodendron argenteum (Pall.) Kuntze]属豆科银砂槐属落叶灌木,是新疆特有的珍稀濒危沙生植物,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能力.在我国的分布区狭小且生态幅度较窄,由于各种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荒漠,包括沙区和固定沙地,是这些地区所支撑生态系统的重要构建者,其发生、拓殖和演替印证了受水分胁迫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退化过程,也用来指示干旱区荒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隶属豆科岩黄耆属,主要分布于西北荒漠地区,是荒漠和半荒漠耐旱植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耐贫瘠,具有抗风蚀、防风固沙等作用,在防治荒漠化过程中具
白刺、梭梭和霸王等多浆旱生植物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的重要资源植物,上述荒漠植物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生进化,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对荒漠环境的良好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