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来源 :论坛组委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景观独特,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该区进行旅游开发应以生态旅游为指导。黄土高原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具有类型多样、功能齐全,且利于组合开发的特点,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为该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同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为其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政策、资金保障,该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优势明显,意义重大。论文详细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并结合政策优势、劳动力优势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展望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国际、国内及区域市场前景,最后指出了在该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6年启动的“通过降低农业干预减贫”两期项目中的研究方法,测度了中国食糖1994-2006年的名义保护率(NRA)和农户层面上的名义保护率(NRAf),以此来判断农业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糖生产者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多数年份我国对食糖批发商是正保护,而对农民则实行的是负保护。这表明,食糖生产者获得的价格低于自由市场价格,贸易政策改革具有严重的扭曲性,食糖生产者承担了很重的隐性
本文基于辽宁及全国2003-2007年林业产业的产值数据,将数据分成林权改革前后两个阶段,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辽宁林业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得出:集体林权改革前,辽宁林业产业的增长慢于全国林业产业的增长;集体林权改革后,辽宁林业产业的增长快于全国林业产业的增长;集体林权改革前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优劣势部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结构更加合理;对于原来的优势部门,大部分继续保持了
本文通过建立多项逻辑回归模型(logit模型),利用农牧交错带742户农户的有效调查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资源禀赋、种养业收益、行政县域的差异为影响农户选择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因素,农户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规模、与中心集市的距离是影响农户选择农牧业经营模式的次要因素,其他因素对农户选择何种农牧业经营模式不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中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并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评价指标在2015年和2020年的自然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将预测值与评价指标衡量标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到2015年,对于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指标如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民人纯收入仅处于起步阶段;到2020年,除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和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与农业总产值外,其余各评价指标都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本文通过比对不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关于有机种植产品转换期的相关规定,讨论了有机认证过程中如何界定有机种植产品转换期的开始时间,同时提出了有机认证申请者缩短转换期的条件。
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现状,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定位,分析了中国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法律框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国际合作,中国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中国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结合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入手,分析了中国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现状,阐明了有机稻米生产发展的六大因素,提出了有机稻米生产发展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改变的命题,从理性的角度创新性地阐述了八个方面改变的热点议题。
翁牛特旗旗委、旗政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对有机农业高度重视,把有机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战略措施和农牧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实现了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和国内有机农业发展潮流的启发和带动下,辽宁绿色芳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十余年内,由初创到健康发展,直至成为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其发展历程和经验值得借鉴。“绿色芳山”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继承优良的种植习惯,遵循有机农业关于依靠作物轮作、施用有机肥恢复土壤肥力,采取非化学的措施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理念,既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清洁和无污染,又生产出了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
文章论述了泰安市有机蔬菜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对该市有机蔬菜生产基础条件及发展预测目标进行分析。在对该市有机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及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蔬菜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