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文化的传承与变异——解读华裔美国小说中的“父与子”母题

来源 :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父慈子孝”、“父为子纲”为核心内容的父子伦理观念统治中国达几千年之久,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父子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家庭伦理关系。随着宗法制度的“国家化”,父权与君权结合,君王成为政治化的父亲,“父与子”的关系就生发出“君父”与“臣子”的政治关系。所以,中国的父子关系强调的是父亲的绝对权威,儿子对父亲的无条件服从。在历代的文化、文学典籍中也有诸多的反映:从《论语》《孟子》到《史记》《汉书》《三国志》,无不贯穿着儒家思想控制下父对子的绝对处置权和子对父的遵从与维护。这种“父与子”关系强调的是血缘的维系,宗族的发展和君臣上下尊卑的礼仪。而在西方,“父与子”代表了一种具有原生质意义的对立关系,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到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有集中的体现,继而生发成具有恒定形式的文学、文化母题。在奥林匹斯众神诞生的神话中,从乌拉诺斯——克洛诺斯—一宙斯的权力嬗变展示了父与子对权势、地位的争夺;父亲的权威建立在权力的拥有之上,儿子要走父亲的路,就必须打倒他取而代之。这种“父与子”的对立冲突在西方文学经典中得到了一贯的、戏剧化的展示:从索福克勒斯的《俄的浦斯王》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谈到了同一个主题:弑父。弗洛伊德通过分析“俄的浦斯情结”,指出“弑父( patricide)是人类,也是个人的原始的基本罪恶倾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犯罪感的主要根源。”由此可见,中国与西方的“父与子”关系的内涵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的父子关系庄严而神圣,与家庭、宗族、国家的传承和发展紧密相连;而西方的父子关系充满了人的原欲的冲突,充满了暴力和争斗。
其他文献
@@如果学界的朋友关注过我以往的学术成果,就知道早期我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对泰华文学的研究做得比较多,我也写过《中泰文化影响和泰华文学个性》、《文化影响的
会议
@@原型是沉潜于特定社会群体背后的“集体无意识”自觉或不自觉的显现,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
会议
@@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是本世纪产生的一门学问或者学科,即使在国际政治学的“发源地”——美国,国际政治学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国际政治学真正开始于20
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3份举世公认最有价值的情报:德国对苏不宣而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策南下太平洋。周恩来曾自豪地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我们事先也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大潮,它关系到到全球每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及其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整个国际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