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和艺术家,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涉及史学、经学、佛学、文字学、目录学、考古学、简帛学、敦煌学、楚辞学、词学、美术史学等诸多领域,而且又擅长古典诗词、书画创作.以学养艺、以艺促学,学艺相通,是饶宗颐平生治学的最大特色.饶宗颐曾对自己的学术旨趣和取径有一番夫子自道:"念平生为学,喜以文化史方法,钩沈探赜,原始要终,上下求索,而力图其贯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饶宗颐曾凭借自己深厚的佛学素养和精通梵文,以文化史比较的视野,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别具只眼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以此带动了香港学界的《文心雕龙》研究.
通过对饶宗颐《文心雕龙》研究路径及其方法的初步梳理,可以看出文化史研究视野下来探究《文心雕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研究的必要性来看,“《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同时又是一部文化史的著作,它对我国从上古一直到齐梁时期的文化发展作了全面的总结。《文心雕龙》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经、史、子、集都在他的论述范围之中。”“由于《文心雕龙》的这种特点,所以我们更必须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来研究《文心雕龙》,认真地探讨《文心雕龙》所提出的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的深远文化意蕴,在广泛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特别是六朝思想文化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来研究《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从研究的可能性来看,对于《文心雕龙》这部体大思精的著作,研究者只要有意识地把学科知识进行会通,不囿于学科的门户之见,尽可能多的积极储备研究对象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尽力实现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视域融合”,避免刘舰所讲的“各照隅隙,鲜观街路”,就有可能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别具只眼,开出一片天地。饶宗颐对于《文心雕龙》研究,正是借助于自身的通识与博见,在对刘舞的文学观、批评观乃至于文体观上,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而饶宗颐之所以能在《文心雕龙》研究中对系列命题、概念、范畴的理解与认识有如此洞见,跟其艺术史论研究中所运用的文化还原模式有关。文化还原研究模式,是一种远比以典籍互证为方法的古典考据学更为复杂多样的认识方式和学术思路,其目的不在于孤立地求证某一个艺术事实历史发生的情形,而是在于把一系列的艺术事实放在共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从而寻求艺术得以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
饶宗颐对于刘勰文艺思想及赞体的考察和研究结论,既使人们看见了目前在《文心雕龙》、古代文论和文学史的研究上的一些盲点,也为人们在文化史大视野中,加强《文心雕龙》研究与史学研究乃至与其它人文学科研究的关联,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前景,这也许就是今天来梳理和总结饶宗颐《文心雕龙》研究的当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