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国记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报道--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为中心

来源 :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几千年前所未有的变局:与历次农民起义完全不同。它不是改朝换代,起义者不仅要推翻满族统治者建立的清王朝,完成民族革命,而且要求皇帝退位,建立共和政体,完成政治革命。巨变震惊世界,各国的记者纷纷投入到对这场变革的报道之中,英国《泰晤士报》反应迅速,对事件做出及时报道。本文选择《泰晤士报》1911-1912年对辛亥革命的报道为分析样本,并结合当时国内和国际局势,利用框架理论对《泰晤士报》新闻报道、社论等栏目的分析,试图总结出报纸对辛亥革命的报道框架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报纸的历史文本的研读发现,《泰晤士报》及其记者在对事件报道的过程中设立了两个新闻框架,即在武昌起义初期的“中立观望、清廷危机”框架和南北议和时期的“由支持君主立宪到赞成共和、推袁夺位”框架。在这样两个新闻框架下,报纸起初对革命与清廷两方都有形式上不偏不倚的报道,这与英政府对待革命的政策不谋而合;而从南北议和会议开始后,《泰晤士报》逐渐将报道焦点转向袁世凯,为袁在议和期夺取优势地位的舆论造势,形成了“清廷危机”、“推袁夺位”的新闻框架。
其他文献
在修建诸如桥梁这样重要的工程时,由于粗率地违反建筑法规,在某些情况下,会使结构造成重大的缺陷,甚至发生事故。1963年5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important projects
简析道德与市场经济本性互斥论苏晓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1目前,在研究市场经济道德建设问题中,学术界有一种主张道德与市场经济本性互斥的观点(以下简称互斥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很值得加以评析。互斥论的要旨可简述如下:道德的本性是超功利的,即超越行为者自身...
民初政治良好开局归功于浓烈的民主氛围,不过谁当临时大总统也很关键。尽管时势多变,自信起伏,但孙中山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领航者的渴望。终于在最需要的时候他及时赶到并成
会议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主要时间奔波在海外活动.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对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发动武装起义具有战略性意义.通过介绍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越南华人华侨概况,研
本刊讯 近日,为了及时补齐南宁市教育扶贫短板,以更强措施、更大力度巩固南宁市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南宁市打赢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南宁市教育局选派了152名“杨帆计划”学员
期刊
李承熙是近代韩国斥邪卫正运动中具有代表性性理学者之一,1895年以后更积极参加救国运动.在大韩帝国灭亡前夕的1908年流亡俄国,1909年到中国吉林密山经营韩兴洞.1913年发起东
会议
新工科建设对“三创”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认识偏差,师资力量缺乏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三创”教育的发展,文章利用CiteSapce软件对国内
一、前言土工模型试验可以克服理论计算中土性指标及简化假定不符合实际的影响,也可避免现场原型试验耗资、费时及试验条件不易控制的不足,所以它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将原型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得到海外华侨社会的支持,海外华侨在舆论宣传上大力宣传和彰扬革命思想,他们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思想武器,创办革命报纸,出版革命书刊,制造
会议
毗邻中国、华侨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地区是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的重要海外基地,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在海外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海外华侨是辛亥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