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真阳性病例电位变化规律的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运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出现真阳性病例中电位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8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electromyography,Free-runEMG)多模式联合监测,分析其中监测出现真阳性结果的案例,总结其电位变化和转归的规律。
其他文献
PURPOSE 评价不同级别的ADMIRE对直径小于3mm的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 MATERIALS 使用三代双源CT对10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总共14枚支架),分别采用ADMIRE1-5进行重建后处理.图像评价包括①主观评价: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双盲评估,包括支架和管腔内部的显示.采用5分制,1分最差,5分最佳.②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支架内径差异(ALN)、支架腔内衰减值、图像
EPO能够促进血管形成并且可能在骨生成中也有着作用.这篇研究的目的 是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成骨及成血管活性并研究去蛋白牛松质骨(DBB)携载rhEPO支架的骨缺损修复作用.24只健康山羊平均分成4组并成功造胫骨骨缺损模型.A组用植入DBB/rhEPO支架,B组植入单纯DBB,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D组为空白对照组.
会议
目的:分析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近期疗效. 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患者152例,随访成功113例,其中男58例,女55例,随访成功率74%;年龄17~77岁,平均46.88岁.主要诊断依据为髋部或臀部疼痛,多数表现为C型征或腹股沟区疼痛,部分患者伴有腰骶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及膝关节、小腿、足部,少部分患者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久坐后加重,不
目的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但是缺损组织周围产生的过度活性氧容易诱导干细胞氧化应激并导致早衰(premature senescence),进而抑制MSCs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能力。
目的:比较全系关节置换术后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治疗与以医院为基础的康复治疗的疗效.设计:我们全面系统地检索了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and Cochrane Library等几大数据库上的RCT并且用改良的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10篇文献包含1240个病人纳入此篇meta分析.
会议
目的 由于手术对骨髓腔的干扰和人工股骨柄的内应力遮挡效应等因素,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一旦受到外伤暴力则可能发生股骨骨折,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易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其治疗是否须行股骨柄假体翻修,或者给予骨折有效复位固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对不同类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下腰痛给当前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而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采用基因递送的方法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合成是生物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手段。尽管使用病毒载体可以高效递送相关目的 基因,但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因此,采用安全高效的基因传输载体再生髓核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会议
背景和目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合并神经损伤的腰椎爆裂骨折目前多数建议手术治疗,前路手术虽然能够进行直接减压,并植骨融合重建前中柱的高度及稳定性,但手术创伤大,血管损伤等风险较大。而后路手术则是基于麻醉后手法体位复位或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的基础上,进行椎板切开减压,而达到复位目的。
目的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而髓核纤维化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采用基因递送的方法减缓甚至逆转髓核纤维化的过程是生物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手段。尽管使用病毒载体可以高效递送相关目的基因,但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进一步临床应用。
会议
Objectives Axial pain from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was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over half of the overall pain in the cervical spi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fa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