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中走滑帚状断裂体系成因机制、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以渤海海域辽西凹陷锦州20构造带为例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州20构造带处于渤海辽东湾辽西低凸起东支北倾末端。受郯庐断裂的影响,在辽东湾发育多条北东向走滑断裂,受主断裂及派生断裂影响,各个断块圈闭均发育多个构造高点,且圈闭最高点均在南西侧收敛端汇聚。锦州20构造带各个圈闭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且油气充满度较高。此外,辽东湾辽西低凸起西支北倾末端、中央凸起南倾末端及辽东湾南侧渤东低凸起北倾末端均发育走滑帚状断裂体系,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因此分析走滑帚状断裂特征、成因机制及与油气聚集关系,对于类似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出发,综合分析了烃源岩、运移条件、储盖组合及生排烃史等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周缘已钻井失利原因分析,认为恩平凹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南部缓坡构造带浅层未钻圈闭发育,已钻井油气显示活跃,储盖组合是恩平凹陷最有利地区,同时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是恩平凹陷最有利、最具潜力的成藏区带。中央断裂构造带深层文昌组发育大型地层、岩性圈闭,具有近洼成藏的优势,同时,该带晚期构造活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重庆市綦江县安稳镇和四川省珙县双河等25处黑色页岩露头观察、取样和实验分析。研究了黑色页岩的沉积相、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孔隙度和含气量等页岩气聚集条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相比,这些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和含气量高等特点,具备页岩气藏发育的良好地质条件。通过对沉积相、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和含气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及其
本文通过研究成藏-成岩耦合关系,揭示了长6致密油“持续成藏、连续分布”的成藏机理。成藏方面,与烃类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70-125℃,在时间上与早白垩世对应。成岩方面表明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同期进行。在早白垩世,伴随埋深的增大,烃源岩持续生烃,强度逐渐增加,同时,储层致密化逐步进行,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油气生烃高峰与储层致密化高峰,油气在致密化背景下完成充注。成藏过程具有特殊性:浮力作用受
本文立足石油成藏背景,结合现今油水的分布特征,从石油成藏角度,分析了陇东地区长81段致密储层的油水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这种规律的成因机制。石油成藏背景下的油水分布规律表明,油水分布杂乱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石油运移区,而油水关系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西南部石油聚集区。从形成历史来看,早白垩世末石油大规模聚集期,东北部石油在较强的流体动力作用下,在弱亲油的输导层内向西南部发生大规模运移,并在西南部形成
在大量地质研究工作基础上,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一个典型的“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具有广覆式生烃、“蒸发式”排烃、短距离运移、大面积成藏的特点。研究表明,与常规油藏相比,长6“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长6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的结果;石油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压力;长6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限和压力
采用厌氧培养方法,利用本源产甲烷菌群对云南昭通盆地褐煤样品进行次生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分析生物气生成过程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褐煤次生生物气的生成经历了两个产气高峰期,认为产甲烷菌数量和腐殖组含量直接影响褐煤次生生物气生成潜力。实验生成气体δ13C1和δD的平均值均处于生物气甲烷碳氢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正常范围;母质来源和CH4生成方式影响δ13C1值大小。13C1有明显从原煤向生物气中迁移的特征
对沧东凹陷孔一段构造与沉积的关系的研究因为钻井资料少而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再结合测井数据、三维地震剖面对沧东凹陷孔一段的构造与沉积特征进行的分析与解释表明:孔店凸起、沧东断层和火山作用是影响孔一期沧东凹陷演化的主要的构造活动,其中前两者直接控制着凹陷的发展。沧东断层与孔店凸起是孔一期沧东凹陷构造演化的主控因素,同时更是控制凹陷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类型及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试图就排烃机理、模型建立及排烃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排烃作用主要受干酪根中烃类的吸附量及生成量控制,这样就把研究对象限定到干酪根以及由干酪根生成的烃类,有利于排烃模型的建立。鉴于聚合物体系膨胀时的弹性恢复力问题,Clifford C.Walter;Simon R.Kelemen等综合了Flory-Rehner理论和普通溶解理论建立了一套新的干酪根排烃组分和滞留烃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展示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中,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川东北LG气田位于川东北地区开江一梁平海槽西侧,二叠纪晚期长兴组和三叠纪飞仙关组礁滩体大量发育,为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礁滩体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精细刻画了礁滩体的分布。认为LG气田礁滩体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其中飞仙关组底部的云化鲕粒滩和长兴组顶部的礁顶生屑滩是优质储层集中发育段,这也成为气田的主力气层段。
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组合特征及火山岩体分布的深入剖析,总结出火山岩受不同类型的基底断裂控制,依据断裂组合类型及特征的不同,形成三种不同的岩浆上侵机制及火山喷发类型:1、受低角度徐西断裂控制,沿次级断层上侵,火山活动表现为直接熔穿地层,在平面上呈点状分布,表现为中心式喷发特征;2、受高角度徐中断裂控制,岩浆沿断裂直接上侵并熔穿地层,平面上呈带状分布,表现为裂隙式喷发特征;3、受徐东花状断裂及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