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儿童重症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加强对本病认识,及时诊断,减少误诊.方法 通过1例病例报告,结合文献回顾复习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例12岁儿童因颅内感染住院,应用抗感染、脱水降颅压及免疫支持等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不排除免疫性脑炎及脑干脑炎,加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患儿病情持续进展,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提示静脉窦血栓形成,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儿病情无明显缓解,复查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提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检查当天患儿即出现昏迷并伴有脑疝表现.遂立即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紧急全院大会诊,多学科合作,急诊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静脉窦取栓溶栓术,术后予盐酸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治疗,术后24小时内患儿恢复良好,撤除呼吸机辅助通气,神志清楚,回答问题切题,能遵嘱活动.复查头部MRI提示上矢状窦、横窦等血管显影较术前清晰,脑实质水肿及脑干异常密度灶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逐渐改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术后随访至6个月,生活学习良好,无后遗症发生.结合文献总结:引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为:高凝状态、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原因、以及引起炎症或感染的所有因素.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见病因是感染,成年人则以非感染性为主.本例患儿以颅内感染为诱因,强有力的脱水治疗、补液不及时和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均可诱导高凝状态的发生,也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MRI结合MRV被认为是最好的无创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首次诊断方法.治疗方面:抗凝治疗是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病情严重且抗凝治疗无效的患儿可应用溶栓治疗;抗凝及溶栓治疗均无效的患儿,可尝试静脉窦内直接取栓术.结论 儿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见病因是感染,MRI结合MRV首选的诊断方法,抗凝治疗结合溶栓治疗适用于危重症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静脉窦内取栓可能是未来可选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肺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及死亡是高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II)的存活减少可导致肺损伤后修复异常,引起急慢性肺部疾病。高氧肺损伤过程中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分泌及多个转录因子的活化,血管活性肠肽(VIP)为肺内重要的感觉神经肽,可在STAT3等转录因子介导下调控细胞增殖及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VIP及STAT3对高氧暴露下的AECII损伤、修复再生的调控作用。材料与
目的 探讨大潮气量诱导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与肺微血管内皮炎症损伤和修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7周龄、体重约5-7 kg的健康幼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行机械通气,设置潮气量50 ml/kg,至Pa02/Fi02小于300 mmHg,制造肺损伤模型.其中,实验组中选择4只即刻处死,留取肺组织行病理检测,其余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与临床生物标志物、小儿危重症评分的相关性,探讨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的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符合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诊断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三组:A组(脓毒症组,71例)、B组(严重脓毒症组,42例)、C组(脓毒症休克组,13例).于入院2h内检
目的 初步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ICU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评分<80分、存活时间>6h的患儿.在患儿入住PICU 1h内进行危重症评分,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乳酸水平,在治疗6h再次观测上述指标,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0
目的 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表达及变化.探讨ILK/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信号通路在HIBD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材料和方法 以新生10日龄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HI组),建立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HI)后0、4、12、24、72 h处死取脑,Western blot检测ILK、蛋白激酶B(Akt)、p-Akt、血管内皮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NSE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Glsgow昏迷评分、头颅影像学及危重症评分将3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分为重度脑损伤组、中度脑损伤组及轻度脑损伤组,分别在入院24小时及第7天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NSE及S100蛋白水平,并与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头颅影像学损伤程度及范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心肺复苏术后患儿在复苏后第24小时测定
会议
目的 分析各种原因导致急性颅脑损伤的儿童的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并探讨TCD对于儿童急性颅脑损伤脑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4年11月-2015.1月入院时发病不超过1周并且GSC小于13分的患儿进行TCD检测,并随访入院后第3,7天,并结合患儿脑功能的恢复程度(脑电图,临床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儿(GSC小于8分)其TCD结果符合其临床改变,对于非重症颅脑
会议
目的 评估床旁视频脑电图对临床判断昏迷患儿即重型脑功能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根据临床指标和脑电图(VEEG,Young分级标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评价指标对2015.1月-2015.3月录入的33例重型脑功能损伤患者(临床判断昏迷或GCS<=8)进行监测与预后评估.结果 纳入的33例2月~13岁患儿,平均年龄5.32+-3.85岁,中位年龄4岁,重型脑功能损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对我院确诊为MEALS的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基因突变等特点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结果 这2例患者均有MEALS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提示高乳酸血症,MRI表现为不符合脑血管分布的多发长T1长T2信号,主要累及颞枕叶,基因检测均有均有线粒体DN
目的 探讨伴有呼吸衰竭的重症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3例重症呼吸衰竭的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年龄10岁~13岁,患儿均未伴肿瘤性疾病.3例患儿均以精神症状和不自主运动为主要首发症状,2例存在横纹肌溶解症,2~4周进展为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4周时出现Ⅰ型呼吸衰竭.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