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勋教授诊治慢性肠炎经验浅述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曹吉勋教授辨治慢性肠炎经验,脾胃虚弱是慢性肠炎反复发作的基本病机,脾虚湿热型、脾肾两虚型和肝气乘脾型是慢性肠炎的基本证型,通过辨证从脾虚为泄泻发病之本出发,参苓白术散为慢性肠炎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肠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注重古代文献的挖掘与整理,民间经验的收集与应用,使得古老的中医药文化重新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本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肛肠原创优势资源加以挖掘整理,包括结扎疗法,挂线疗法,注射疗法,熏洗疗法,灌肠疗法等。提出理论创新是中医创新发展的前提“病机”(发病机理)研究是中医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治疗原则的挖掘与创新是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基本法则,挖掘整
肛门湿疹属中医“浸淫疮”范畴,《外科正宗》日:“此证初如粟米,痒而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病源侯论》云:“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综上,多是由于肛门不洁、情志致伤、脾胃失和、湿热下注,系风、湿、热客于肌肤而致。田振国教授认为,归根结底是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感受外邪,肌肤受损所致。应用中药内服
目的:探讨伴有肠系膜癌结节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了解伴有肠系膜癌结节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年01月0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科进行了根治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结直肠癌并明确有肠系膜癌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大体分类、肿瘤位置、肿瘤大小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大肠癌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大肠癌术前证候以湿热蕴结型最多,其次依次为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大肠癌术前主要证候群: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以湿热蕴结型、瘀毒内阻型和气血两虚型最常见.
溃疡性结肠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溃疡性病变大多从肛管直肠开始并向近端蔓延,根据病人个体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病变通常会被节制在某种范围或某种程度上,并且有一定的自限性和自愈率,但也有个别患者病变进展迅速,甚至在2-3月之内形成全大肠溃疡,甚至肉芽(息肉)增生,继之肠管纤维化。经过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在缓解的过程中也有规律,通常溃疡是从近端向远端退缩愈合,最后,往往剩下直肠这段最难治愈的“溃疡根据地”,这
目的:观察益肠通秘方治疗脾肾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Rome Ⅲ诊断标准的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益肠通秘方汤剂和便通胶囊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6.7%(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各主要症状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
目的:通过对益气润肠丸的实验研究,观察其对气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取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润肠丸溶液高、中、低剂量组.(2)空白组不造模,其余各组给予复方低芬诺脂灌胃45天,检验造模成功.(3)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每组每日灌胃给药一次,共10天.收集并对比各组大鼠的大便含水量,排出首粒黑便时间,测结肠P物资表达.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阳通便颗粒剂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脾肾阳虚型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44例,采用针刺联合温阳通便颗粒剂治疗;西药组43例,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患者Bristol评分、排便频率评分、每次排便时间评分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4周,针药组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腹胀评分较西药组明显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疗效.方法:将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应用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b组应用生物反馈联合针刺加六磨汤治疗,c组为单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并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后三组间患者的便秘主症积分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优于a组和c组.结论:三组疗法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均有疗效.生物反馈联
目的:探讨采用分叶肛门镜暴露下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在分叶肛门镜暴露下小切口外剥内扎术的治疗环状混合痔与使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分叶肛门镜暴露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患者均一次性治愈,随访0.3-1年均无复发,术后肛门平整,无残留皮赘、狭窄及大便失禁.结论:分叶肛门镜暴露下小切口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