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刑法立罪谦抑刍议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谦抑原则不但可以应用于刑法司法中,而且可以主要应用到刑法立法(包括金融刑法立法)中。我国金融刑法在立罪上存在着频繁修改、刑法依赖、情绪化立法以及立法解释滞后等问题。提倡金融刑法立罪谦抑,实行有限度的“非犯罪化”,可以化解这些问题。作为相应对策,可以采用其他应对措施遏制金融违法行为,如完善金融运行法制环境建设、加强预防机制建设、完善金融违法行为的行政和民事责任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类型、认定和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进行辨析,旨在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劳动合同。
本文介绍了FATF组织关于洗钱规制的建议,日本政府的立法动向。本文探讨了全世界的律师联合会对金融监看制度反对的理由,并对该矛盾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本文首先介绍了洗钱的概念、洗钱现状及洗钱方式;其次分别对大陆和香港的反洗钱法律与法规做了阐述,最后对两地反洗钱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对制度、行政进行改革,提倡国际合作。
应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呼声以及国际反腐败公约的要求,洗钱罪在《刑法修正案(六)》中从上游犯罪的范围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修改。但本罪仍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洗钱罪的客观行为,无论具体方式如何,究其本质都是将犯罪所得进行实质性的清洗①,而并不限于被动的将犯罪所得进行隐藏或掩饰,由此也排除了不作为的可能;其主体仍然应当依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认定只能由上游犯罪本犯以外的其他人构成,并且
修订后的洗钱罪条款虽然只是扩大了上游犯罪的范围,但因相关犯罪条款的相应修改,使得对于洗钱罪的准确把握更为复杂。运用刑法客观解释的原理对洗钱罪条款进行解析,可对相关争议问题给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对洗钱罪的构成要件做出正确的界定。
本文首先解读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洗钱罪的规定,其次对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洗钱罪的规定进行了比较,最后,对我国洗钱罪规定的立法完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
本文介绍了地下钱庄在资金非法跨境转移中的作用,探讨了地下钱庄资金非法跨境转移的刑事法抗制,最后提出遏制地下钱庄的非法跨境资金转移行为,需要协调立法与实践,兼顾国内与国外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
本文采用理性选择理论作为组织架构来解释金融犯罪的变化率,个体罪犯的决策过程以及可能的用以遏制这类犯罪上升趋势的措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变革加剧了对白领的金融诱惑,但是有力的监管机制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这就造成了金融犯罪机会急剧增加,随之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倾向于或容易受诱惑去利用这些机会。和其他类型的白领犯罪一样,金融犯罪实施者比街头罪犯有更谨慎细致的谋划,并且更加注重保
文章把银行和其他金融贷款机构作为金融犯罪的犯罪者和受害者进行论述,以期探讨与国会议题有关的现代刑法的发展。现代刑法一直与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打交道,但是在动态犯罪中这些机构的角色在每个案例中是十分不同的。以银行作为犯罪行为的犯罪者、犯罪工具、“内部”犯罪的受害者及“外部”犯罪的受害者在金融犯罪中的角色为例加以区分,论述了现代刑法在经济犯罪中的作用。
金融犯罪是我国经济领域中常见、多发的犯罪。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的原因,亦有管理与法律层面的原因。针对上述存在的各种原因,本文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规范金融管理秩序,严格金融管理制度、强化各种调控机能,加强思想教育、强化领导意识,完善金融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对金融犯罪的防范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