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对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缺血缺氧性脑白质损伤(WMD)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日龄SD大鼠17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WMD组和GM1治疗组(GM1组).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再缝合颈部伤口,其余两组予以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分别予以生理盐水(saline,NS)0.01ml/g和等体积的GM1 0.02 mg/g腹腔内注射,NS和GM1均间隔24h重复给药,共给药5次.分别于术后(假手术组于对应时间)24h、48h、72h、7d、26d断头处死.常规H-E染色观察脑白质损害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时间点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的表达.术后26d(生后30d)采用悬吊、斜坡和旷场试验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缺血缺氧后大鼠出现脑白质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MBP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少,GFAP, APP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多。GM1组术后72h, 7d MBP阳性细胞百分率较WMD组增多,术后72h, 7d, 26d APP阳性细胞百分率和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较WMD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0日龄时,GM1组大鼠悬吊试验、斜坡试验和旷场试验的结果均明显优于WMD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给予GM1干预治疗能够促进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修复,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
其他文献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贝克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是临床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病,男性发病率大约为1/3500.70%-80%的DMD由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的缺失/重复所致,另20%-30%由点突变
会议
目的:了解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N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今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关节挛缩病
会议
研究表明,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培养滤液中存有抗菌活性物质。采用改进Bartels-keith方法对该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并进行抗菌活性跟踪。对纯品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及1H-NMR、13C-NMR、1H,1H-COSY及DEPT光谱解析,证明该物质为交链孢
会议
目的:探讨腹部X线量表评分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日龄<28天的足月儿或者纠正胎龄小于42周的早产儿中,222例
会议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制剂iRoot-BP封闭根管上段在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变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40例
目的:研究氨溴索联合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RP62A菌株生物被膜(biofilm,BF)的杀菌作用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RP62A菌株BF模型,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万古霉素组,氨溴索
会议
本文通过培养新生兔原代肝细胞,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模型,研究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蛋白——GRP94在肝细胞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肝细胞脂肪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试图揭示鱼油改善肝
会议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对NEC新生大鼠肠道中促炎介质白细胞介素12 (IL-12)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水平的影响及对NEC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3
会议
目的 比较固尔苏(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珂立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对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