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会议论文
改良武字号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测定研究初报
改良武字号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测定研究初报
来源 :200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ua2002
【摘 要】
:
根据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就武109自交系用含唐四系、旅系种质的自交系进行了改良研究和自交选系.结果表明,选育的自交系8126一般配合力高,在3846株/666.7m2下测配新组合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结实性好,高产稳产,显示出较好开发前景.
【作 者】
:
张永科
孙茂
刘奇
何仲阳
马永平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陕西杨凌) 河北隆化三北种业育种中心(河北隆化)
【出 处】
:
200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发表日期】
:
2003年11期
【关键词】
:
8126自交系
种质改良
产量性状
配合力测定
玉米
育种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就武109自交系用含唐四系、旅系种质的自交系进行了改良研究和自交选系.结果表明,选育的自交系8126一般配合力高,在3846株/666.7m2下测配新组合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结实性好,高产稳产,显示出较好开发前景.
其他文献
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三)甘蔗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细胞遗传分析
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和回交后代为供试材料,进行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材料中,海南斑茅92-10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60=60m,属原始的1A型染色体,参试的其它材料核型均属2B型.以拔地拉(2n=80=70m+10sm)为母本、海南斑茅92-105为父本的杂交,杂种崖城96--6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70=68m+2sm;以崖城96-66为母本、CP84-1198(2n=1
会议
甘蔗
斑茅
属间杂交
细胞遗传
远缘杂交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研究:Ⅲ.我国谷子特色育种体系
近年来广大谷子育种工作者针对育种上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特色的谷子育种方法,在谷子育种中应用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对这些特色的育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会议
谷子
特色育种
目标性状基因库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研究:Ⅱ.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在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我们自开展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以来,已育成了多个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苗头性新品系,有的已参加我所组织的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且表现突出,其中两个新品系被推荐参加2003~2004年度国家谷子品种试验,本文从介绍这些新品系的选育方法入手,对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在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会议
谷子
目标性状基因库
新品种选育
遗传育种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ina 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供体材料基因型、培养基琼脂浓度和培养温度有关.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培养基琼脂浓度为1.5%时,经过4℃低温处理10d,Pol-CM
会议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直接成苗
恢复系
保持系
入世后河南花生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加入WTO后,河南作为我国花生生产的最大省份,市场准入机会增加,花生的出口环境将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通过分析河南花生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持续、稳步发展花生产业化的对策.
会议
河南
花生
WTO
产业化
油料作物
遗传标记与甘蓝型油菜杂种表现的关系
本研究用形态学、同工酶和蛋白质、RAPD三种不同水平遗传标记方法分析甘蓝型油菜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与30个杂种F1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组亲本间基于同工酶和蛋白质标记的遗传差异
会议
甘蓝型油菜
遗传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预测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条件大豆脂肪含量变化很大,不同的地理位置影响脂肪含量的升降.环境条件对大豆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往往比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
会议
大豆
脂肪含量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大豆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Ⅰ遗传图谱的构建
本文对大豆遗传图谱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大豆遗传图谱构建中分子标记的应用、作图群体的通用问题、连锁群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标记聚集与标记空隙以及新基因的定位等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会议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大豆
玉米纹枯病抗源及抗性遗传
通过1997~2000年抗源鉴定,在国内首次.获得玉米纹枯病抗源CML270.CML270高抗玉米纹枯病,且抗性稳定.该自交系在不同年份,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AG-1-IA表现高抗(病情指数10%左右),明显优于掖478、48-2等国内玉米骨干自交系.抗性遗传初步分析表明,CML270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受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多基因修饰,最少基因数目4
会议
纹枯病
抗病基因
玉米
抗性遗传
抗源鉴定
用半同胞轮回选择对78599获白种质选择效果的初步分析
1988~1998年对78599获白群体C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1999、2000年在唐山对78599获白C~C和78599群体等共计5个轮回群体与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半同胞轮回选择对含有热带血缘的78599获白群体改良既能提高一般配合力、杂种优势值,又能提高抗病性、群体产量、降低空秆率、钝化光敏感性.
会议
半同胞轮回选择
种质选择
玉米
遗传育种
与本文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