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西部天然气勘探潜力

来源 :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育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形成诸多富烃凹陷,蕴藏着相当规模天然气资源.多年的勘探证实,渐新世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中新世的半深海相泥岩是该区的主要气源岩,海陆过渡的三角洲及涨相滨岩砂坝(滩)、广泛发育的低位扇,形成足够的储集空间.盆地特有的形成发育及演化特征,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优越条件,异常温压对有机质演化、生烃作用及天然气运聚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南海西部海区富烃凹陷周围的隆(凸)起区、凹陷内的构造高、相对低势的低位域砂岩体、异常温压带之上及之下的相对低压区是形成大中型天然气田的最有利区.纵观全区,诸多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显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其他文献
天然地震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全部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约为10~10J,大致相当于1~100万个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油气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1997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3﹪.天然地震和油气都发生在地球的上层,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和其它相互关系呢?本文试图从天然地震的形成机理和油气成藏的机理出发,初步探讨天然地震与油气成藏与开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它关
珠江口盆地是一个位于中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裂谷盆地与其下中生界坳陷盆地叠合而成的大型富油气盆地.自1983年勘探以来,发现油田和含油气构造33个,获得石油地质储量近6亿t;自1990年第一个油田投产以来,已有12个油田投产,迄今已经连续6年年产量超过1000万t,累积产量超过8000万t,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之一.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第三系油气富集规律主要表现为五点.第一,富生烃凹陷
在国内外气地质理论进展的启发下,为促进21世纪油气勘探,提出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供大家讨论.在阐明概念及内涵后,建议在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辅以油气藏形成的时空分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指导开展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力求静动结合、时空结合、今古结合,总结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部位,为编制钻探部署方案提供依据.笔者希望
本文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地震剖面、重磁资料、古生物及野外露头资料等对库车盆地的沉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叠纪和侏罗纪盆地的沉降中心在近南天山山前及山下,所不同的是三叠纪时期的盆地西部沉降深东部沉降浅,侏罗纪时期盆地东部沉降与西部一样较深.早白垩世盆地的沉降中心大幅南移和西移,且有两个相邻的沉降中心,一个位于卡普沙良河剖面,一个位于克拉3井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平衡剖面及野外地质调查等的研究对库车
南中国海珠江口盆地是一个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断陷盆地.经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盆地内面积最大、最具生烃潜力的白云凹陷内,发育大批相互叠置的低水位扇.相对海平面周期性下降,古珠江大河充沛的沉积物供给和白云凹陷的持续沉降是白云凹陷发育低水位扇的重要原因.由富砂的古珠江孕育,并叠置在巨厚的下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之上的白云凹陷低水位扇具有极诱人的油气勘探前景.
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腹部,过去四十年的勘探只在其中发现了乾安油田,石油地质储量0.7亿t.近几年来,通过现代勘探综合技术的应用,该区勘探又有了重要发现,位于凹陷中心的大情字井地区白垩系砂岩储层中新发现了亿吨级规模的石油地质储量,该油田处于沿盆地长轴方向入湖的保康大型三角洲前缘相带,构造位置在长岭凹陷向斜区,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勘探难度大.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为核心的现代
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沉积盆地主要分布于渤海,南、北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广大近海海域,涉及古生界和中生界两个勘探领域,具有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构造改造强烈的特点.南海北部和东海发育T(?)-J烃源岩;南黄海和渤海主要发育C-P烃源岩;北黄海则发育J-K烃源岩.本文利用现有地震、重磁和钻井资料,参考中国近海周边区域地质和邻区已发现的前第三系油气田资料,总结分析了中国近海前第三系盆地的主要类型及其演
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古新世-始新世拉张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渐新世-早中新世因南沙地块和加里曼丹地块之间的曾母小洋盆的消减,形成前陆盆地;中中新世-现今发生区域性沉降.纵向上构成先张后压再热沉降坳陷三期盆地的叠加.由于早期伸展厚度减薄和热作用,使岩石圈强度降低,后期的挤压期形成深陷的面积广大的盆地,地层横向分布范围大,厚度大,体积大.由于南沙地块的隔挡作用,形成半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又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周边区域地质的研究,认为该区在中生代时为西藏主特提斯洋(海)的东延部分.从地震反射特征、重力场特征、层速度特征、岩石密度特征、坳陷构造形态特征、连井解释以及围区沉积相的研究等,多个方面阐明了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广泛存在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韩江凹陷等作为中生代残留坳陷,其内充填有3套中生代海相地层.潮汕坳陷可以划分为北部斜坡带、北部凹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
东海陆架盆地面积约26万km,因其紧邻经济发达而能源紧缺的华东地区,该盆地的勘探、开发尤为引人注目.东海陆架盆地是在J-K残留盆地基础上发育的新生代弧后伸展盆地,具下断上坳双层结构.盆地可划分为东西两带,西带包括台北坳陷和长江坳陷,东带包括钓北、西湖和福江凹陷.盆地最大特点是正反转构造发育,尤其是西湖凹陷和钓北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在西湖凹陷找到的油气储量90﹪与这些反转构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