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的地质背景

来源 :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研究德兴地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铜(金)矿更多的关注到了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的某些方面,但是往往忽略了德兴地区成矿作用的特殊性。本文从德兴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和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的角度,阐述德兴地区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的成矿地质背景,建立德兴地区铜(金)成矿作用两阶段模型。
其他文献
对以中国大陆为主体,涵盖西伯利亚、印度洋和太平洋三大板块21个国家及地区2800×104km2的东亚地区沉积盆地内开展火成岩及其油气分布调查研究,在盆地大量钻孔、地震、测井、重、磁、电和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并吸收了百余年油气勘探资料、近地表火成岩分布调查和区域断裂构造研究成果,建立了中国及邻区火成岩分布信息库,主要包括盆地内火成岩时代、岩石类型、产状分布和构造断裂体系展布及油气藏分布,编制了《
江西省北部恰处于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中段,南北贯穿扬子、华夏古板块陆缘,而且中元古代地质保存与出露最好,是观察研究华南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的一扇宝贵窗口.江西省地矿局通过研编第二代《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江西省矿产地质志》以及系列地质矿产图件,对该区地质构造重点进行了调研与综合研究.针对极其复杂的中新元古代地质问题,在建立起岩石地层序列的基础上,重点对无序而零碎的构造岩片进行了位态、相态、时态的重
苏鲁造山带的边界及其构造归属是研究华北-扬子相互关系、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不能回避的科学问题.胶东地区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系和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直接相连,成为对比华北-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基底差异、研究华北-扬子板块界线的关键区域之一.本文结合最新的区调成果,对比胶北地块、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前寒武纪基底的岩石组合、地化特征、同位素测年数据差异,并结合最新的重力、磁力等深部资料,对苏鲁造山带
文章讲述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概况,并对其物质组成特征及布青山构造混杂岩中蛇绿岩与东特提斯演化关系进行介绍。
文章介绍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冲断带中段的地理位置、地层发育、断裂构造发育等构造演化特征。并对其构造演化划分的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期四个阶段地质特征进行说明。
沿南海一苏禄海一苏拉威西海东缘发育一条现今仍在活动的俯冲一碰撞型大地构造边界。本文以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该大地构造边界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东、西两侧构造单元变形特征,认为该边界从南海东北部的台湾海岸平原东侧开始,沿南海东缘马尼拉海沟往南延伸,穿越民都洛逆冲断裂带后接苏禄海盆东缘内格罗斯海沟,再经三宝颜逆冲断裂带与哥打巴托海沟相接;根据边界两侧壳体性质及接触方式划分为三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演化,得出,“威尔逊旋回”洋盆消失两侧板块拼合碰撞后新生大陆外侧洋盆的俯冲与新生洋盆洋脊的扩张是新生大陆内部陆内变形的不竭动力,它诱发大陆岩石圈壳慢物质的调整加厚或减薄。如我国东部大陆中一晚白呈世一古近纪(135-23Ma)加厚地壳一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和岩浆活动达到高潮,使大陆克拉通出现泛盆地、准平原化,这种现象在渐新世末“四川运
1问题的提出燕山运动以来,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的高原转变为华北东部盆—山耦合格局.中国东部—朝鲜半岛的构造演化表明,黄海盆地是在前侏罗纪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本文简要分析黄海盆地的地质特征、盆地演化过程,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制.
文章介绍了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的勘探历程发展状况,对南黄海盆地的远景进行分析。提出深入中-古生界的研究、推动技术方法的革新、关注潮间带的研究的建议。
东坑铀矿床是诸广南部铀矿整装勘查区中的大型铀矿床之一,且矿体品位高.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总结了东坑铀矿床的岩性、控矿构造、蚀变、矿体分布以及矿化期次等成矿特征,再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床NE向断裂控矿作用明显,深部流体在铀成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强该区深部找矿工作,并紧抓不同产状构造以及不同岩性接触面(辉绿岩和花岗岩体)的复合部位,沿NE向烟筒岭断裂在外围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