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技术支持的景观体验计算

来源 :中国第三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32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生活期望的提高,城市设计开始越来越注重空间环境如何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和人民健康.神经科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描述和测量物理环境对人的情绪、认知等心智健康的影响,也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模拟环境刺激.未来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将会深远地改变我们和环境互动的方式.本文重点总结课题组在环境感知测量及设计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脑电测量恢复性环境对认知水平的影响、基于自主神经反馈的环境情感地图分析和情绪测量等方面实验初步结论.
其他文献
城乡规划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求各类各级规划加强衔接和协调;同时规划实施也必须严格按照上位法定规划执行.本文梳理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规划实施各审批阶段成果的强制性图形控制要素,提出了基于STR模型的图形识别技术,通过建设"一套图"图形识别检查系统实现了规划实施事中管事后核.
竖向解析技术(VAT)是基于GIS、DEM、VR视域等分析平台的综合运用,以推进风景园林竖向设计科学化为目标,通过解析竖向构成要素与控制因子,借助参数化手段,进行统筹分析与量化评测的综合性设计方法.论文以VAT技术为依托,以马山陵园设计为例,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纪念性景观轴线空间选址与设计方法.文章在归纳优秀纪念性景观轴线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取纪念性景观轴线空间要素,通过界定其控制性因子进行针对性
会议
目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主要集中于优先净化水质,然后重构水生植物群落.本研究设计出智能景观浮床(GRPFB),在传统浮床的基础上增加智能控制装置以及带有人工光源的沉水植物笼,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对水域水质及浮床的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引导浮床向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水域移动,以提高浮床的净化效率.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LED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引入水体,通过人工补光的方式解决沉水植物在受污染水体中光合作用
Urban green space (UG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needs to be evaluated by metrics.Three-dimension green quantity (3DGQ), a quantitative ind
随着风景园林学于2011年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其研究的科学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可证性和重复检验性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特性之一,定量化作为一种实现可证性和重复检验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逐渐应用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中.本文借鉴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三方面介绍风景园林定量化研究的应用,期望通过一系列风景园林定量化方法的实践与总结,为风景园林学学科定量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园林铺装的碳排放量在园林规划建造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阶段、园林建造施工阶段以及后期的使用维护阶段降低园林铺装碳排放量,是实现低碳园林的必由之路,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景观的重要基石.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法,以园林铺装石材中最常用的花岗石为例,从铺装的设计阶段到后期废弃回收,对每个阶段的碳排量进行量度分析.根据测度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每个阶段提出减排策略,在景园规划设计以及建造施工初期秉持"高
为探究杭州地区疗养院的室外环境小气候特征,本实验在春季选取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进行相关实测研究,通过对各类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因子的实地测量,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地表(表面)温度以及风速等气候要素方面对有关疗养院风景园林空间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显示小气候环境的各指标中太阳辐射是最主要的热量来源,遮阴情况对空间内的小气候营造至关重要,能有效缓解太阳直射带来的高温高热,维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水
阈流网络是笔者结合河网理论提出的既能包客流线之文化线路渐变,还可窥探阈线跨文化突变的新网络体.基于卵石资源在浙闽两省沟谷溪涧中广泛分布及其乡土运用俯拾皆是的特点,该网络体对两省依水而生、小尺度线性分散的乡土卵石作景观研究具有量身定做般的适宜性.文章阐述了流线与文化景观的纵向关联作用,以及山系阈线、水系阈线、行政阈线与文化景观的横向关联价值;探讨了阈流网络的构成、原理、研发与调节技术.最后利用阈流网
与自然环境中绿道相比,建成环境绿道规划布局除了要满足自身结构合理性需求外,还与城市空间环境(如用地格局、路网结构、人口密度等)紧密关联,其中影响因素较多,各因素作用方式复杂,增加了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难度.为探索建成环境绿道布局方法,本文通过建构选线潜力评价模型,将绿道布局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整合,以城市路(河)段为基本评价单元将绿道选线潜力进行量化分析,并以东营中心城绿道网规划为例,探讨选线潜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