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常规工艺出水水质的生产性试验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5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增加投药量的强化混凝方法,对提高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投加过量的自制PAC和活化硅酸,可以提高UV254、TOC和DOC的去除率,常规项目也有一定改善,能够满足CJ/T206-2005的要求;出厂水中余铝含量略有增加,但不会超过0.2mg/L的限量;药耗和生产用水量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制水成本,因此单一增加投药量不易作为长期改善水质的方法.
其他文献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D)对水中典型土霉味物质MIB和Geosmin进行了检测,优化了分析条件.同时对预氯化和不同粉末活性炭(PAC)对原水中MIB和Geosmin的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氯化工艺没有明显除臭效果;而PAC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MIB和Geosmin土霉味物质,但不同的PAC差别较大,Geosmin比MIB更容易吸附去除.在多数水厂没有
饮用水应用二氧化氯消毒具有传统液氯消毒无可比拟的优势:消毒效果好,氧化能力强,基本不产生三卤甲烷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本研究针对黄浦江水源,将臭氧活性炭和二氧化氯联用,比较不同投加量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试验证明,在臭氧活性炭滤后水中进行二氧化氯消毒,最佳投加量为0.6 mg/L,24小时后管网出水的余氯量维持在0.05mg/L以上,且出水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达标,生成的亚氯酸根浓度约为0.36 m
超声波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具有简单易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选择了饮用水中典型消毒副产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等物质进行配水实验,对其动力学降解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实验的主要参数得到超声波处理的最优化条件.超声波处理氯仿最优条件为频率83 kHz,功率60 W,初始浓度64 ppb;超声波处理溴仿为最优条件为频率83 kHz,功率50 W;超声波处理对二氯苯最优条件为频率63 kHz,体积1.4L,
介绍了配水管网中生物膜的组分,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包括消毒剂种类、消毒剂剩余浓度、细菌对消毒剂的抵抗能力、生物可降解有机物、颗粒物、水力因素、输水管材和温度,阐述了生物膜对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的影响,最后还提出了控制配水管网中生物膜的方法,以保证饮用水供水的微生物学安全.
使用BAR反应器模拟实际管网,研究在有氯、无氯两种原水情况下,镀锌钢、铸铁、不锈钢、PE、UPVC五种管材上细菌的生长规律.试验表明:几种管材按单位面积最大细菌数比较,镀锌钢>铸铁>UPVC>不锈钢>PE;按达到单位面积最大细菌数所需天数比较,镀锌钢>铸铁、不锈钢>UPVC,PE管上细菌没有较大增加.另外,三种金属管材会发生锈蚀,引起水浊度、色度上升.对于防止微生物在管壁生长而言,PE是最理想的管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电解装置消毒饮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含菌自来水、天然水等可通过电解直接被消毒,且电解后的水仍具有持续杀菌作用.电解10秒时杀菌率可达97%以上,30min时可不低于99.9%.电解所产消毒液依靠氧化作用来实现消毒,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能含多种氧化剂,氧化物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有较快的衰减.电解装置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病毒、芽孢均有良好杀灭效果.
以微电泳技术研究了自制的PSAF的带电特性和絮凝机理,并与传统絮凝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PSAF水解聚合形成物的电荷量随Al3+/Fe3+摩尔比的降低以及SiO2浓度和碱化度B*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带正电,在pH值大于7.5时带负电.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证明在实验条件下,Al3+、Fe3+和SO42-均参与了反应,与聚硅酸形成了无定形高聚物.
蚌埠三水厂针对淮河水源水质污染状况,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总结出应对淮河水源在不同季节、不同水质条件下所采取的常规处理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加活性炭深度处理综合性工艺以及合理使用应急水源等处理方法,确保城市供水水质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
本文结合杂物在月浦水厂气水反冲洗滤池滤料底部积聚的情况,分析了杂物在气水反冲洗滤池滤料底部积聚的原因,并就处理的方法进行探索.
本文对北方城市水库水的特征,以及季节性氨氮增高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常用的工程措施进行了讨论,应根据水质、水量等具体情况选用.论文认为生物沸石过滤法是优势明显,应用前景广阔的微污染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