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光捕获能力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TiO2光阳极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来说提高光捕获效率是第一要务,光捕获效率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染料吸附量,二是光阳极结构的光散射能力.粒径小的TiO2纳米颗粒可以提供大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染料吸附量;而光散射能力的加强可以通过在光阳极中加入与可见光尺寸可比拟的大颗粒来实现.显然这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通常大的染料吸附量和强的光散射能力一般不能同时实现[1-2].我们引入一种连续的超临界流体合成方法来制备TiO2纳米晶,并首次用其构建DSCs光阳极.所得单层结构光阳极同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光散射特性,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光捕获性能,提高了电池效率,最终获得了8.64%的光电转换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长治市1961~2010年50年的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对该区域地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及其特征加以分析,并对出现极端气温的环流形势做了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东南部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全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最低值都出现在盆地西北部的海拔最高处沁源,极低值为-30.2℃,全市年平均气温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NCEP的全球网格点海表面温度(SST)、NCEP/NCAR的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年1月—2011年2月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华北冬季干旱与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与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特别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冬季干旱与其降水自1981年进入偏少年的年代际阶段有关.此阶段西伯利亚高压减弱,阿留申低压增
本文利用冬季全国160站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ACR再分析格点数据和海温、北极海冰等资料,分析了中国冬季气温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关键影响因子对我国冬季气温影响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指出我国冬季气温在1985年之前处于冷期,之后为暖期.中国冬季气温异常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而且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针对这种年代际变化的基本事实,提出针对
利用崇阳县气象站1963~2012年的降水量和小型蒸发皿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崇阳县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及其对干燥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崇阳县年降水量变化率约为22.5mm/10a,夏季、冬季降水量略呈偏多的趋势但并不明显,春季、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变化率约为10.5mm/10a,夏季、冬季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不明显,春季、秋季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采用1961-2010年资料完整的新疆8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区域及北疆、天山山区、南疆三个分区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水汽压、沙尘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新疆区域及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各分区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幅度由南向北增加,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速率是年平均最高气温的2倍多,对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的贡献远远大于最高气温,低
运用概率统计学原理,分析佛坪县气象站迁站前后30a和10a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差异及特征,结果表明:台站迁移对佛坪站气候资料的均一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气温、风向、风速、气压等对台站的迁移比较敏感,对降水的影响并不明显;大风、霜冻日数受台站地理位置的变化较大.并通过建立一定的参考序列,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佛坪站的资料序列进行了订正,结果显示:佛坪新旧站址的地理位置差异、海拔高度落差大是迁站造成气候资料序
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对高密度栽培加工番茄的耗水规律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栽培加工番茄最大耗水时段在6月26日—8月7日,日均耗水量6.15mm,其中7月上旬的日均耗水量为6.8mm,7月中旬的日均耗水量最大,为7.3mm,7月下旬的日均耗水量为5.1mm.日平均气温在20-25℃时,田间蒸散量最大,均值达205.19mm,天数为56天,日均耗水量3.66mm,以每次灌水40mm,应灌水次数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研究方法,我们研究了二维原子晶体中一些有趣的磁现象。对于具有完整结构的二维原子晶体来说,我们发现通过化学键挑选的方法,可以实现单面氟化来获取磁性。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这些单面氟化或者氢化的材料中,出现了比较强的磁电耦合效应。其重要性在于,对于半导体性质的材料很难出现磁电耦合。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在二维原子中如何产生具有较高磁各项异性的方法。
可控的新型功能纳米结构的设计、合成和制备是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自然界广泛存在着大量结构精妙、功能强大的纳米结构,主要以多种生物分子为结构主体,并结合各种无机(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这些纳米结构是构成丰富多彩生物世界的物质基础。以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纳米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新型生物纳米功能材料,可以为解决目前生物医学中的科学瓶颈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过去的2-3年里,我们课题组主要研究了:1
NaLaMo2O8 微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稀土材料,因其在激光基质、催化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合成NaLaMo2O8 微纳米材料主要以水热方法,但对其结构与性能调控的研究报道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