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高面板堆石坝变形评价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介绍了近十多年来结合黄河上游高面板堆石坝工程实践展开的坝体变形评价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系列研究进展.开发了面板堆石坝的大型材料试验测试技术,包括大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和大型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设备及测试技术;改进和提出了计算堆石体加载变形、湿化变形、流变变形和震动变形的多个实用本构模型;提出了一个接触面静动力统一本构模型,用于描述面板与垫层、堆石体与基岩等坝体中各种接触面的静动力学特性;提出了一个描述混凝土挤压式边墙实际力学特性的实用等效概化数值模型,克服了静动力数值分析中须解决的多尺度计算难题,显著提高了计算分析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多组分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可明显减少试验工作量并提高计算分析效率.在此基础上,将坝体变形根据成因划分为四种变形,形成了以"面板应力变形为核心"的面板堆石坝变形评价预测方法及关键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公伯峡、积石峡、羊曲等高面板堆石坝工程.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河流健康的视角,同时考虑河流的社会价值和生态完整性两个方面的属性,分别采用引/蓄水量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两类共17个指标,对国内外4种常用的河流环境流量水文综合方法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在维持河流健康和保障工程效益两个方面的表现.计算结果表明,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引/蓄水量差异明显,表明这些方法在社会价值方面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除了5%多年平均流量方法之外,其他三种方法在水质、鱼
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易发特性极大地制约着水电工程梯级电站规划和枢纽建筑物布置,为此本文在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AHP和GIS技术的帕隆藏布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选取灾害点发育密度、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坡度、植被、降雨和地震等7个评价指标建立递阶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求出各指标综合权重值,在GIS平台中进行运
小湾水电站装机总容量4200MW,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94.5m,总库容150亿m3.工程坝高库大,运行期水工运维巡检范围广,还需重点监控大坝建筑物、汛期边坡及松散堆积体、库区大型变形失稳体的安全运行工况,工作难度大.针对上述水工运维工作难点和关注重点,小湾水电厂开展了水工运维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推行水工运维工作工单管理,利用智能化设备开展巡检消缺,监测自动化重点全面覆盖,开发、建立小
根据2015年公伯峡大坝渗漏量比往年增大的实际现象,进行了面板堆石坝水下检查工作.主要介绍了水下检查的内容、工艺及结论.根据水下检查结果,对大坝右岸高趾墙周边缝附近面板不同高程的三处混凝土面板破损、止水材料破坏、漏水等缺陷严重部位进行了修补.漏水点水下封闭处理后,堆石坝渗漏量从14L/s降至9.2L/s,达到了预期效果.
某河床式电站修建于黄河干流,下闸蓄水后,其含可溶盐基础泄洪闸坝段出现扬压力与排水量偏大、存在白色析出物等问题,在2004~2015年间,先后在该坝段不同范围,采用不同灌浆材料实施了4次帷幕补强处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灌浆处理作用下该坝段原位实测运行性态监测信息.为全面掌握灌浆效果与可溶盐基础的实际演化过程,以补强处理为节点,分时段深入分析了该坝段灌浆处理后沉降量、扬压力、排水中矿物质含量以及排水量等重
水库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降低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同时水库淤积引起回水上延,会吞蚀既有农田耕地,影响农业生产及社会和谐稳定.传统的水库、河道淤积测量方法受水流、水深、水位波动等因素影响,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弊端.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通过水利部"948"计划项目资助,引进了德国先进的水库淤积探测设备(SES-2000light Plus),该设备是一种轻便灵活、高分
柬埔寨额勒赛工程地处柬埔寨西南濒临泰国边境处,距金边约350km,工程区年均降雨约4830mm.额勒赛流域年平均气温为27.3℃,雨季日均相对湿度极值95%.高温高湿强降雨条件给水电站运行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分析客观条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水电站安全运行.
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作为具有防洪、发电、防凌、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的高坝大库,地处青藏高原,年温差大,日温差大,尤其在6~10月水库的水温垂向分布和下泄低温水异于河流水温的现象尤为突出,对库区生态和下游水温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学水环境模型对龙羊峡水库水温展开研究,并模拟水库采用分层取水通过表层取水及底层取水不同方案下的水库水温结构和下泄水温.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采用
水利工程中水下的狭小空间基本无法进行检测,目前基本是空白.经过多次的水下检测研究,设计伞式固定支架装置,该装置的研发解决了狭小空间人无法进入、设备进入碰壁等难题,扩大了水下检测的范围及精度.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水下部分常年浸没在水面以下,长期运行会有淤积、表观完整性缺陷等现象,而传统的检测方法(潜水员下潜探查)受作业深度限制、作业时间短、效率低、安全风险较大,对作业环境要求高(如水流、需停机等).多波束声呐探测技术能够有效获取水下检测区域的高密度三维点云图,准确定位缺陷的位置、尺寸及方量,为后续修补施工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波束声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作业方法,结合龚嘴水电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