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58井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形成及演化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lei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世界上大部分有效油气藏存在于碳酸盐岩中,而白云岩储层又是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古58 井寒武系深层白云岩中发现有储层,且孔隙规模大、物性好,对解剖该类储层成因及研究区进一步勘探对白云岩储层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以野外地质剖面宏观研究和室内显微镜下薄片分析相结合,参考Flugel 的碳酸盐岩缓坡常见微相类型划分方案,识别出11 种微相类型:生屑粉晶白云岩、纹层状泥质微晶白云岩、纹层状微粉晶白云岩、薄层粉晶白云岩、凝块微-粉晶白云岩、包壳凝块粉-细晶白云岩、藻砂屑细晶白云岩、泡沫状绵层白云岩,泥晶砂屑白云岩,藻粘结砂屑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
为探讨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影响,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1~2 亚段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以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的岩相、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测井解释储层厚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苏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南部与靖边气田相接。在晚古生代研究区位于中央古隆起东侧。根据岩性发育特征、沉积相标志的确定和区域古地理背景的分析,马五1-5 段主要为陆表海台地蒸发潮坪,潮坪范围非常广阔。
会议
永1 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昌吉凹陷,中晚侏罗世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盆地腹部形成车莫隆起带,使得下伏西山窑组地层受到超覆、削蚀,形成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不整合体的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考虑成藏要素对不整合结构进行了三级层次划分,一级为盖层和不整合体层,二级将不整合体层分为上覆层、不整合层及下伏层,三级是成藏要素级包括运聚层、隔挡层、风化粘土层和风化淋滤带。
会议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油藏属于受岩性控制的砂岩油藏,岩性横向变化快,沉积微相控藏明显。前人己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局部区块的沉积微相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受各区块勘探程度的限制,研究过于粗略或局限,且目前认识的储集层特征和生产动态存在一定矛盾,严重制约了西山窑组油藏的勘探开发进程,迫于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上产的需要,开展了区域性的精细沉积微相研究。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的发现揭开了对该地区勘探的序幕,目前研究的勘探在主干断裂的均见良好的工业油气显示,但不同的断裂带表现不同的油气特征,因此本文开展对顺北地区顺北一号断裂带主控机理深入研究。顺北地区奥陶系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及桑塔木组,其中,一间房组与上覆恰尔巴克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恰尔巴克组地层见大量剥蚀。
鄂尔多斯盆地分为中部、东部和南部三大勘探开发区.LX 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横跨伊陕斜坡和晋西挠褶带.LX 区块在马家沟组沉积时期属古华北海域,受陆表海碳酸盐岩与局限海蒸发岩交替的旋回控制,发育岩性多达12 种,涵盖了泥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类,岩性错综复杂,沉积相带多变、规律难寻.
济阳坳陷利津洼陷北部沙四上段发育厚层砂砾岩储层。结合钻井岩心、薄片微观观察和物性数据分析等,研究发现相较于构造缝、成岩缝等不同类型裂缝,含砾砂岩相和砾岩相储层中压裂缝广泛存在。压裂缝表现为多发育于刚性砾石内部(以碳酸盐岩砾石为主)、最多两向发育、多期次发育、早期灰质充填后期无充填或沥青质半充填以及裂缝发育基础上经溶蚀而发生径向扩大的现象。
会议
南堡凹陷古近系深部沉积一套辫状河三角洲优质储层,现今埋深超过4000m,平均孔隙度为12.42%,平均渗透率为92.27x10-3μm2,整体表现为中低孔中渗特征.基于3 号构造带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深部储层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孔隙度演化进行详细研究,采用Lundegard 提出的孔隙度定量计算方法,建立了南堡凹陷3 号构造带深部储层成岩演化特征.
会议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藏。通过对该气藏成藏机理研究发现,该类气藏主要发育在山前带,有效储盖组合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