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对策

来源 :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发病前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综合预防措施等几方面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阐述.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它不仅导致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下降,还可导致母猪受胎率降低或者发生流产、死胎等现象,更严重的是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猪免疫机能下降,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打开门户.因此,查清病因,及早治疗,并做好早期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就成了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该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段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很高,高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但体内仍可长期携带病毒,会严重影响猪的肉质质量.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可采用庆大霉素4~8万IU(单位)、链霉素30~50万IU(单位),混合
文章介绍了肉鸭养殖模式,阐明由于肉鸭养殖比较粗放,加上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肉鸭在饲养过程中易患禽流感、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此要想养好肉鸭,必须把品种、营养、防疫、饲养管理和人的因素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意义在于通过研究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预防和治疗猪水肿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猪水肿病(edema disase of swine,ED)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本文对滦平县某一猪场仔猪群发病做研究,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
文章介绍了规模化蛋鸡育雏前的准备,阐明应选择优秀的雏鸡,同时掌握运输的技巧与温度,掌握雏鸡的饮水温度和配比及开食的最佳时间,掌握断嚎时间、方法,并注意事项。想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得要必须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养鸡的成活率高低、产蛋期的长短主要在于科学的育雏饲养管理,只有科学的饲养管理,养鸡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本病已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受感染的种猪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可达20%以上,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育肥猪的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目前,本病已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96年由郭宝清等首次在国内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报道,感染率均在90%左右,其发病率在15%~22%不等,有的地方发病率已达到50%~60%,甚至高达90%.该病均以发热和贫血为主要特征,可采用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仔猪早期断奶成功的关键在于断奶体重和断奶仔猪饲料的质量,仔猪早期断奶体重也直接影响以后的生长.在仔猪哺乳期尽早补料,可使断奶体重增大、提高免疫力及抗病力、缓减断奶应激、减少腹泻、提高生产性能和断奶成活率.仔猪早期断奶时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因素影响,从而面临很大的应激,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抗病力下降、腹泻、生长迟滞、成活率降低、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最终影响生长性能和经济
文章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的临床症状,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其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为预防奶牛产后瘫痪,建议保持牛体清洁,牛舍安静,减少应激,防止瘫痪,同时加强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某貂场发生以肺出血为特征的病例,临床症状为病貂精神极度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多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剖检典型病变为肺部严重充血、出血,肿大,呈暗红色,散在灰白色粟粒状结节,切面有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从病死貂的肺脏、肝脏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观察及生化特性鉴定为绿脓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可使腹腔接种的小白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表明此病
莱姆病是一种蜱传性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各省广泛流行,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可使皮肤、心脏、关节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器官受损.本文综述了莱姆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贮存宿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莱姆病的治疗首选青霉素,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蜱和灭蜱,需做好环境防护和个体防护,清除路边杂草落叶,造成不利蜱滋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