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热加工方式对刀额新对虾过敏原活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常见热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煮(100℃)、蒸(100℃)、高压(121℃,0.1 MPa)这三种方法,分别处理刀额新对虾不同时间.通过检测总蛋白和主要过敏原含量以及活性的变化,分析对虾类过敏原的影响.结果:经过三种热处理后,36 KD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但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25~35 KD区域出现一条新的免疫活性蛋白,但影响不大,全蛋白的免疫活性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高压对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30 min时免疫活性降低了97%.结论:三种热处理方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虾致敏活性,其中高压的效果最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高压处理工艺,在降低虾致敏活性的同时,保持其口感及营养.
其他文献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麻疯树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麻疯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44.5℃、CO2流速30 L/h、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原料质量的40%,在此条件下,麻疯树籽油提取率可达93.13%.
采用微射流均质结合不同类型糖酶处理法分离从碎米中同时分离提取大米蛋白及大米淀粉,并与传统的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方法提取大米蛋白的回收率及得率、热性质及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与碱法分离相比,微射流结合糖酶处理法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回收率,获得的大米蛋白具有天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性。利用微射流法制取的大米淀粉更易糊化,并具有更高的峰值粘度。表明微射流结合酶处理是分离碎米蛋白质及淀粉的有效方法。
为了探索玉米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机制,了解干燥过程动态特性因素,本文研究了真空干燥条件下玉米水分含量、降水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干燥方程数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真空干燥条件下玉米干燥基本上呈现加速、短暂恒速和降速阶段。相同干燥温度下,初始含水量越高,玉米水分的变化趋势越大,干燥至安全水分所需时间越长,平均干燥速率越大。不同的干燥方式应采取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Page方程模型与本试验的数据
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桔籽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桔籽总黄酮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时间10min,超声波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为90%.在此条件下,桔籽总黄酮得率可达1.73%.桔籽总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芝麻中抗氧化物质的最佳工艺.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温度和超声波时间等单因素对芝麻抗氧化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采)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超声波温度35℃,提取时间10min.测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的芝麻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芝麻提取物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都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且随着提取物用量增大其清除能力逐渐增
红肉火龙果汁具有鲜艳的色泽和粘稠适中的混浊状态,杀菌处理可能影响到果汁的这些性质.论文分析了超高压(UHP)处理和热处理对火龙果汁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在达到商业无菌的基础上对两种处理对火龙果果汁品质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300~500 MPa)和温度(75~90℃)的上升果汁的菌落总数逐渐减少,超高压处理(400 MPa,26℃,10min)及热处理(85℃,5min)条件下
以攀枝花产麻疯树种子为原料,对其螺旋榨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毛油真空过滤前后品质差异.得到麻疯树种子螺旋榨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料水分含量3%、仁壳比8∶2、压榨温度170℃、油料入榨温度100℃.在该工艺条件下,籽油提取率为87.90%.真空过滤能显著降低毛油的不溶性杂质和水分含量,除过滤后的籽油过氧化值稍高于过滤前以外,其他理化性质都与过滤前的毛油基本一致.
马铃薯糖渍果脯的生产工艺中的传质过程受到糖液浓度、糖渍温度、组织结构等的影响.传统的加工方法耗时长,糖液耗量大,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糖渍的成本,降低了加工效益.本文应用超声强化马铃薯的糖渍过程,经响应面分析得到超声作用于马铃薯果脯糖渍过程的优化工艺方案:糖渍浸渍温度35℃,超声波输出功率150W(50%),占空比1.1/1,频率为35 kHz,液料比5∶1.在此条件下传质速度明显加快,糖渍1.5h
为减少荔枝酒贮藏过程中的氧化褐变,本试验通过对荔枝酒进行充氮瓶贮处理,研究氮气对荔枝酒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酒于35℃贮藏75 d后,经充氮处理的荔枝酒与对照(未充氮)相比,褐变指数A420由0.503降低至0.270,较对照下降了46.3%,呈极显著差异(p<0.01);总酚含量为392.54mg/L,下降趋势显著小于对照,而酚类相对聚合度较对照下降了26.8%,呈显著差异(p<0.05).
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利用效率,降低纤维素酶解的成本,推动纤维素水解技术的产业化.本文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固定化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超声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以及预处理后的酶解温度和CMC-Na缓冲液pH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酶活相对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8.73℃、CMC-Na缓冲液pH 3.0、超声时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