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导则研究--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为例

来源 :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导则的研究思路和过程,包括绿色建筑适宜性技术分析、提炼金融城起步区总体绿色建筑关键指标、提出起步区分区特色关键指标等内容,通过研究,最终形成了《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导则》,保证起步区内各地块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为夏热冬暖地区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徐州市新城区位于徐州市东南方向,距老城区8公里,总规划面积约51.66平方公里,可容纳35万人生活居住.新城区低碳生态专项规划以"建设活力宜居的低碳生态城区、提升新城区吸引力"为目标,贯彻落实紧凑空间、低碳建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七大战略",打造"便利"、"品质"、"活力"、"高效"新城区.以"七大战略"为导向,规划地下空间、能源、绿色建筑、交通、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和生态景观的技术方案,从技术
苏州高新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全区总面积223平方公里,总人口77.48万.高新区以"生态、集约、宜居"为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全面统筹推进城市绿色生态建设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明确的部门联动机制和责任分工,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形成了新常态下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范例.高新区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解决城市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探索科技与文化结合、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中国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和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实现低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以苏州吴中太湖新城为例,在区域能源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用碳夹点分析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运行累积能阱-累积CO2排放量和累积能源-累积CO2排放量组合曲线,确定不同情景下最小可再生能源用量、能源供给结构及其对应的CO2排放量,实现区域能源系统CO2排放量削减20%的目
本文以常州市新北区绿色交通规划为重点,从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交通系统内部优化两方面构架绿色交通体系,构建常州市新北区绿色交通规划指标体系,形成较详尽的规划实施方案.例如从减少各种交通方式间冲突和相互干扰、保障绿色交通方式的路权、保障各交通方式运行的连续性、体现人性化设施设计等四方面着手,分解各类交通设施设计要点,体现在道路断面、交叉口组织设计、小尺度路网渠化设计、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出人口系
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生态度假区与绿色生态度假区评价标准体系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建立绿色生态度假区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及需求,然后梳理了构建绿色生态度假区评价标准体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包括基础类标准、通用类标准、设施类标准、服务类标准、安全类标准以及管理类标准在内的绿色生态评价标准体系框架,并将相关的标准进行梳理汇编.最后,根据整理出的评价标准体系表,建议绿色生态度假区评价标准应该不断深化,完善.
本文采用ECCI体系方法,首次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04~2013年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的二级指标评价以及综合指数(ECI)评价.结果显示,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广州、深圳和珠海处于上游水平;中山、东莞、惠州处于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中游水平;江门、佛山、肇庆处于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下游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变化和城市间差异
建筑高密度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建筑向"高度"与"密度"延伸,高层高密度建筑成为建筑的主要方式.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建筑形态研究发现,建筑与城市微气候之间的关联反应日益密切,建筑的平面形式、高度、立面材料的光滑度、光反射与立面收分、留孔、退台等手法,成为高密度建筑形态与城市微气候协同作用的环境因子.充分研究多因子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原理,可以缓解现代城市的热岛效应与环境问题.
本论文旨在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平衡和效益理论等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之上,构建滨水区的创新开发研究理论框架及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WR(E)CC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滨水区空间环境、社会环境、技术支撑等系统的现状数据与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数据反馈至滨水区的空间布局环境、空间规划、绿色建筑、景观、交通等一系列系统中,并研究构建以最少化资源消耗和最小化环境代价为最终效益表达方式的无锡滨水区城市可持续设计策略.
本研究通过对欧洲各类绿色城市相关评价中的交通指标分析,及与中国相关规划指标的比较,探讨欧洲绿色交通指标的特征和中国在相关规划与实践中的问题,以此为中国城市构建基于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绿色交通规划对减少城市碳排放,节约土地与能源,改善城市空气和声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欧洲绿色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学习的典范。通过对欧洲和中国绿色
本文研究了在"低碳、绿色"大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低碳设计策略,研究低碳生态城区进行城市设计可采用的方法.城市中大多数的公共空间都是以某一单一的功能设置,整个城市的空间整体连续性非常重要。低碳城区设计过程中,城市自然生态基底是联合城市空间,延续城市肌理的重要元素。如步行道路、城区公共绿化、道路防护绿地等组合成了联系城市不同公共空间,整合城市肌理的重要通道。由于城市区划和规划划分,城市建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