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土高原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来源 :第二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考虑水分亏缺量,持续时间、作物水分敏感度等几个因素,建立甘肃黄土高原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以西峰为例,对旱灾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主要作物关键生育期间多数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以中旱、重旱发生频率较高;几十年来,冬小麦和玉米关键生长期的旱灾指数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且前者上升幅度略大于后者;旱灾指数的变化与作物气候产量的长期演变趋势呈现出反位相关系,这与旱灾变化的历史实际相符,旱灾指数能够用于该区的农业干旱监测和旱情评估。应用小波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冬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时段旱灾指数的周期变化特征,发现甘肃黄土高原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旱灾指数以15年左右的振荡最强。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的以7年左右的振荡最为显著;玉米全生育期和拔节至吐丝期的旱灾指数均以长周期振荡最明显。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农业旱灾的演变趋势做了初步探讨和评估,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对西北地区未来干旱进行了趋势预测分析。先对现在气候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RIEMS能较好地抓住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在CO2浓度递增情景下,通过干旱指数得出天山北部地区、内蒙古的乌海市附近及宁夏、陕西北部地区较现在变干,塔里木盆地较现在变湿,内蒙古西部地区也有变湿润的趋势,青海西部地区先变湿润后有变干的趋势。
在塔里木河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Downscaling Model),选取日降水为预报量,并根据NCEP再分析数据与流域实测数据分别建立大气环流因子与各站点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大气环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再将所选预报量和预报因子的数据序列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01年两个时段,分别输入SDSM,用于模型率定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SDSM模型在模
本文利用1961-2004年东北地区53个测站7、8月逐月降水资料及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近44年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借助典型相关系数,对场与场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多因子场预测未来要素场的典型相关方法,对东北地区夏季7、8月份降水进行了预测及评估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分
青藏高原气旋造成的天气多种多样,沙尘暴、冰雹天气的产生机制机理比较复杂,在2007年4月27日20时到29日0时,历时32小时出现于陇原大地上的高原气旋致使甘肃民勤出现沙尘暴、甘肃陇南出现雷阵雨天气,特别是西和县出现冰雹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大,在同一时间一次天气系统影响出现两种灾害性天气,分析其系统结构和发生机制、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青藏高原气旋的生成阶段、成熟阶段的温度、风场、能量
本文对西北地区(不含新疆)大城市站、中等城市站和乡村站1961-2005年的年、季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剔除城市气象站点的前提下,西北地区气温增暖最快的地方位于甘肃河西东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增温最慢的地区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季节分布是,冬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近45年甘肃省平均气温增温率背景站、中等城市站、大城市站依次增大,1981年以后
根据河北中南部94个气象站建站以来50多年的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对夏季(6~8月)降水序列划分成7个等级,分析了旱涝发生的特点,并对旱涝年500hPa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河北中南部53年来旱涝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夏季旱年略多于涝年,50年代、70年代涝灾比较严重,80年代以来旱年出现较为频繁;欧亚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在旱年强盛,涝年比常年偏弱,
本文利用南京市1905-2004年10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引用帕尔默旱涝指数的计算方法,建立适用于南京地区并能够反映旱涝演变过程的动态旱涝监测指标M,由于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M指数比Z指数更能反映出动态旱涝的累积演变过程。分析M指数,发现近百年南京地区极端干旱月份多于极端湿润月份,夏季和秋季出现旱涝的机率大于春季和冬季,且旱涝具有连续性,一般持续时间都在2年以上。南京地区各季动态旱涝监测指数在百年
选取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典型的花椒地/林地边界,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在干旱、雨后和每月0~15cm表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分析沿样线梯度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即使在雨季也未超过20%。从林地到边界再到花椒地土壤水分含量呈"V"字型变化,而在林地和花椒地内部,水分含量呈"W"型波动。无论是干旱还是雨后,林地和花椒地日内水分含量从9时到12时到15时均呈递减趋势;干旱时土壤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1971-2006年500hPa高度场和1975-2006年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Hadley中心1870-2007年海温资料以及大连地区1971-2006年7个站点月平均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连地区旱、涝相联系的东亚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温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地区涝年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北迸较显著,其脊线位置稳定在28°N左右,西
地表温度是研究地表物理过程的重要因子之一,选取与反演地表温度有关的EOS/MODIS各通道数据,根据各通道对反演地表温度的敏感程度,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季节反演地表温度的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各季节模型的反演精度高于不分季节建立的模型的精度,各季节影响地表温度反演精度的主要因子是不同的,这为利用MODIS资料反演地表温度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用建立的模型对陕西省地表温度的反演结果表明:反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