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第九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机械类专业课,只有熟悉各种加工设备的操作和加工过程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发了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课件.实践表明合理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开磷集团都匀氮肥厂合成氨的生产能力,以及该厂用变压吸附脱碳工艺改造原有的水洗脱碳工艺的技改项目,简单介绍了变压吸附脱碳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并介绍了项目完成后的运行情况及经济效益.
本文研究了复合型助滤剂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红外表征,证明了该助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依靠氢键形成了大分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能有选择性地在疏水性矿物表面吸附,是产生脱水"协同效应"的关键.表面活性剂也促进了助滤剂中的非极性油在煤表面的吸附,使煤颗粒表面产生"大面积疏水",降低了过滤产物的水分.PAM在煤表面的吸附量测定结果和颗粒间形成的絮团都证明,该助滤剂中的PAM仍然起到絮凝
煤分子工程是以不同层次上的煤组成结构及其反应性关系为基础,研究实现煤的高效和高选择性转化技术和工艺的途径与方法的一门工程学科,通过"分子-产品-过程"三位一体的多尺度集成的方法来解决煤洁净利用过程的效率、环境及效益等问题.其关键问题主要有(1)分子水平上煤组成结构与反应性关系;(2)煤与其洁净转化技术适应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3)煤转化过程反应的控制与分级定向转化;(4)基于煤组成结构特征的新转化
本论文选择并合成了10余种典型离子液体,并测定了其对(苯+正己烷)和(甲苯+正庚烷)体系的抽提效果,然后研究了阴阳离子结构及取代基类型对芳烃抽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一定时,纯离子液体的抽提效果依氯离子、四氟硼酸根阴离子、六氟磷酸根阴离子的顺序依次递增;阴离子一定时,纯离子液体的抽提效果依喹啉类离子液体、吡啶类离子液体和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顺序递增;而当阴阳离子一定时,向阳离子中引入苄基的抽提效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改性的研究进展.改性方法主要有与其它单乙烯基不饱和单体和/或双官能团单体共聚、与其它共聚乳液共混、改变保护胶体PVA的结构、外加反应性交联剂等,以此改善PVAc乳液的耐水耐热性、耐寒性、耐蠕变性、粘接强度及固化速度等.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各高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现代高校教育正在向拓宽基础、相应减少专业课比重的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宽基础"、"多方向"、再塑能力及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验和实习等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目前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对
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CAI教学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网络教学、学生自学、双向互动、自我考查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体现高校学科命题的客观性,消除人为主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教考分离,利用ASP、HTML、VbScript语言开发出基于B/S结构的机械设计课程网络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试题库、学生信息管理,教师命题及学生在线测试功能.介绍了三大模块设计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探讨了客观题的评价机制.该系统的实现为本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难点、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机械原理实验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的意义及实现方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形象直观地表达机构的结构组成,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能够有效的促进机械原理的教学,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节省实验设备开支,因而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建构主义思想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和探索了通过机构创新设计思维和方法锻炼,并在课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不断进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通过立体化机构创新设计平台的建设,构建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充实学生综合创新设计素质和基础.本文着重探讨基于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平台建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