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主要器官Se的分配与富集累积规律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江省富阳市主产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的春建、永昌、胥口、新登、洞桥、万市和湖源的窈口、路西等7乡镇的8个试验点的雷竹林和春建乡的2年生雷竹林中分别对雷竹主要器官Se的富集累积和同一竹鞭系统内立竹间Se的转移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雷竹主要器官中,以叶片的Se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1328mg·kg-1(干重),其次是竹笋,平均值为0.0670mg·kg-1(干重);其它器官之间差异较小,且硒含量极低;雷竹竹鞭硒含量与其它器官(竹笋、叶片、竹枝、竹秆)硒含量之间又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在同一竹鞭系统内,一竹株茎秆注射亚硒酸钠后,另一未茎秆注射亚硒酸钠的竹株叶片的硒含量有明显的增加,证明了硒可在同一竹鞭系统内的立竹间传递。
其他文献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提高林业企业成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竹加工业为例,通过对30家竹材加工企业调查,针对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安吉竹材加工企业成长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安吉竹产业的成长策略:与当地合作建设长期竹材原料利用基地,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健全林业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根据市场导向,调整企业销售模式和渠道,建立林业企业自主品牌;继续加大政府农林产业扶持政策;产学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作为一种功能性蛋白,在蔗糖运输以及蔗糖特异信号感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采用RT-PCR方法从绿竹中分离了一个新的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cDNA长1668bp,编码555个氨基酸,命名为BoSUT2(注册号:EU247931)。序列分析表明,BoSUT2与其它单子叶植物的蔗糖转运蛋白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绿竹BoSUT1一致
采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哺鸡类竹种(含2个变型)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对AFLP引物组合和24 对SRAP引物组合在7个哺鸡类竹种中分别检测到35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79个)和25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66个);在乌哺鸡竹3个种下等级间分别检测到32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60个)和2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57个)。根据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2处,7个哺鸡类
β-1,3-葡聚糖酶是一种植物病程相关蛋白,在植物抵御病害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毛竹为实验材料,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毛竹β-1,3-葡聚糖酶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为1241bp,命名为PheGLU。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包含1个99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32个氨基酸,其等电点PI为6.389,相对分子质量为3.541×104,聚类分析显示该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
以毛毛竹为实验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竹类植物地上发育阶段秆茎高生长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竹类植物的地上发育阶段,高生长主要是由节间的伸长生长引起的,这种生长是向基性的。节间的伸长生长过程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节间在迅速达到一定长度后便不再伸长。节间的伸长是由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共同引起的,细胞分裂是基础,细胞伸长是导致节间伸长的主要原因。2、在竹类植物的节间基部不存在导致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ATP酶进行了细胞化学定位。竹秆基本组织细胞分化早期,细胞具有较高的ATP酶活性,细胞核、质膜、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膜系统上都具有ATP酶活性。随着基本组织的分化和发育,长细胞液泡膜上的ATP酶活性增强,而短细胞液泡膜上ATP酶活性相对较弱。至初生壁发育后期,质膜上的ATP酶活性升高。次生壁发育期,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显著增强,而长细胞的相对较
本文以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onensis f.aureo-stratus Muroi et Y.Tanaka(e))、菲白竹(Sasa fortunei(Van Houtte)Fiori)、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 Naksi)、菲黄竹(Sasa auricoma E.G.Camus)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组为对
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园林应用的重要因子。为掌握红秆寒竹(Chimonobambusa marmorea f.variegata Ohwi)的抗旱能力及其抗旱机理,于温室内测定了其自然干旱及复水后的叶绿素(Chl)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Chl含量从4.470mg/g降到1.807mg/g,干旱处理
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年龄毛竹叶片叶绿素浓度及可见-近红外特征光谱;同时,探讨了3个光谱定量化指标(A1,毛竹叶片在460~670nm波段反射率变化积分值;A2,在760~1000nm波段反射率变化积分值;S,叶片光谱曲线红边“蓝移”强度)与毛竹年龄的定量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毛竹
以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cv.spectabilis)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金镶玉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日全食过程的响应。结果显示:从初亏、食既到食甚期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JIP相呈上升趋势,生光、复圆期和复圆后呈现下降的趋势;RC/CSo在初亏、食既到食甚期呈下降,生光期以后出现波动式变化;随着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