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ming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选取与骨密度有关的运动、吸烟、饮酒、牛奶和乳制品的环境因素,回顾近5年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机器人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步行能力刺激的作用,是否对下肢感觉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推广下肢机器人应用与脊髓损伤后患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并边缘稳定术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份至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病人,经MRI和镜下确诊后,按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A组(34例,38膝)为半月板周边稳定组,行体部、腘肌腱裂口周围的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的经胫骨骨道固定术。
目的分析比较膝关节镜配合超短波和单纯应用膝关节镜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对64例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进行一项随机前瞻性对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伴有重度内外翻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对49例重度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目的:分析个体化骨水泥注入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影响,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更规范、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行PVP术的单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压缩椎体正侧位片测量伤椎的体积,根据伤椎体积,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约1/3伤椎容量骨水泥量,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半年的VAS评分、ODI评分、并发症等。
目的探讨足踝部各种创面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一年间,使用皮瓣技术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病例23例,其中应用足底内存岛状皮瓣3例,内踝上岛状皮瓣2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6例,趾蹼间皮瓣2例,游离小腿内侧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7例,背阔肌皮瓣1例,腹直肌皮瓣1例.分别修复跟腱外露4例,跟骨外露3例,足趾骨外露2例,足背骨外露9例,踝关节骨外露5例.23例患者中
目的: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对术前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纳入528例获得完整随访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结果分析,年龄70~94岁,平均77.6岁,入院时和术前均常规行血清实验室检查;根据MNA评分将其分为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不良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入院时和术前红细胞压积,计算所有患者的术前血容量和术前隐性失血量,按照术前隐性失血量占术前血容量比例分为低和高隐性失血量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并联腓骨瓣修复股骨远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2014年5例采用游离并联腓骨瓣修复股骨远端骨缺损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8~46岁,平均31岁。致病原因为车祸2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囊肿1例,股骨远端均有在8cm以上骨缺损。
目的 探讨单侧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7年5月—2014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9例,合计81个椎体,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3ml.
目的:结合文献,统计分析我院经治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伴有硬膜骨化的疗效.方法:统计自2010.1-2015.4在我院经治的66例胸椎管狭窄症病人,统计术中硬膜骨化的发生情况,及术中处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合文献分析该类病人的恰当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