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蔡自兴教授在我国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蔡教授1938年3月出生于福建莆田,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南大学从事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方面研究和教学工作。他1991年评定教授职称,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教授、学位委员会主席、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
【出 处】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0届全国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蔡自兴教授在我国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蔡教授1938年3月出生于福建莆田,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南大学从事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方面研究和教学工作。他1991年评定教授职称,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教授、学位委员会主席、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等职。他先后兼任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国内5种核心刊物的编委,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并于1983年和1988年两次赴美国内华达大学、普渡大学留学和到美国伦塞勒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柴油机缸内的传热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柴油机的性能、缸内气体循环的微观工作过程以及柴油机的润滑系统。本文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OUS对6110柴油机气缸盖—气缸体—气缸垫—活塞组—气缸套耦合系统进行传热过程分析。冷却水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温度的边界条件由CFD软件Star-CD对整个水路进行模拟计算获得;底板火力面侧燃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和温度的边界条件由GT-POWER软件对缸内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获得。另
研究了在柴油机上燃用乳化柴油添加二乙醚时5的排放特性,并且与燃用柴油以及乳化柴油时的排放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乳化柴油中添加二乙醚能降低NOx和烟度的排放,尤其是在高负荷时,能明显降低HC和CO的排放。与燃用乳化柴油相比,即使在部分负荷时,也不会对NOx排放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文利用大型通用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软件GT-Power,以6106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壁面温度的不均匀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壁面温度由已有的气缸盖—活塞组—气缸套耦合传热数值模拟软件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绝热层厚度下,壁面温度波动对柴油机燃气温度、传热、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影响。计算结果为柴油机的性能开发和优化设计提高依据。
为落实朱镕基总理关于“特别要大力发展小水电”的指示,结合四川省的现状,就小水电代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生活用能应实行多能互补.在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方,有较大比例的农户实行以电代柴是可行的,但要制定一些特殊政策和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意识计算模型的研究足人工意识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新近引起科学家们关注的新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有人工意识各种研究途径,系统给出了国内外各种意识计算模型的介绍和评介。内容包括意识科学研究的现状、意识的神经网络模型、意识的量子计算模型以及国内主要的意识建模研究成果等。最后我们也结合量子计算及其意义,从哲学角度探讨目前人工意识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出路。
可用性是人机交互研究的重要目标。自适应用户系统通过构造并利用用户模型,动态适应当前用户和当前任务,促进了人机交互的质量。本文通过对用户建模内容现状的分析,讨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用户信息需求下,人机交互中需要考虑的个体心理特征:然后通过深入分析人机交互的“刺激-反应”情景,提出并讨论了我们提出的用户模型四元架构,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个性特征和反应特征。而其中领域模型的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网络课程系统的结构与内容,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在ASP脚本文件中结合VRML技术生成动态网页,构建出网络课程系统中虚拟现实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嵌入式系统的DPM问题就是通过在系统的部分组件空闲时关断其电源,并在有任务到来时恢复对它的供电,以减少系统级功率消耗,其目的就是在最小系统功耗的情况下实现最优的性能。要实现此目的,迫切需要有一个可计算进化的智能管理算法。本文研究了几种系统级动态电源管理算法,比较并指出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为发展可计算进化的智能电源管理算法提供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结果。
本文通过在描述现实世界更为有用的,且对称性与传递性一般不再成立的模糊-相似关系,将传统的信息系统推广为广义信息系统。进一步地,通过模糊函数的依赖关系给出广义信息系统属性集之间的依赖性的定义。
智能协作信息系统(ICIS)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主要由信息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而来。本文主要讨论了“智能协作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