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含水层分层井流量估算及井水位校正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MODFLOW处理混合开采井流量在各含水层分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量权重迭代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各含水层渗透性差异,而且考虑了抽水井周围水头差对含水层流量的贡献。以三维非稳定流理想模型为例,通过对各单元网格的水头和抽水井所处各层流量权重的双重迭代求解,得出非均质含水层中各层井流量的分配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网格剖分对混合机井各层流量计算的影响及其井水位的校正方法。
其他文献
闪电探测和定位系统能对临近的雷电活动进行预警,从而有效防范闪电引起的灾害。闪电定位系统能够有效探测雷暴区域的闪电活动,新的辐射源定位技术更可以不间断地监测地闪和云闪的时空演变(甚至放电通道的发展),这对闪电防护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多站VLF/LF探测系统,使用到达时间差DTOA方法实现闪电的探测和定位。
闪电是大气中的超强、超长尺度放电现象,云对地闪电的峰值电流一般为几万安培。强大的电流,使得通道的峰值温度高达数万度,从而聚集大量中性原子、分子、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离子,形成典型的等离子体通道。由于闪电发生、发展的随机性和瞬时性,利用其它探测方法难以实现对通道等离子体的诊断,光谱观测能在一定距离内获取通道内部的物理信息,对闪电过程物理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夏天,在广东省从化进行的综合雷电实验中,一套由多个快电场变化仪组成的观测网被用来探测全闪信息。根据所采集数据的特点,从两种尺度上对数据进行时域分析。首先是以脉冲信号为分析对象提取上升时间、脉冲宽度、斜率等时域参数,其次获取单次闪电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分布。以所获得的特征参数组成一组n维向量,求各个向量之问的欧拉距离,使用分层聚类方法对不同特征参数组合后的分类效果进行检验。分析中,以典型的正、
2007年夏季在广州从化地区进行的雷电野外观测实验,使用泰克实时频谱分析仪配合双锥天线,对自然闪电过程的辐射场特征进行了多个带宽范围的频谱观测,并结合地面电场快变化观测资料分析了实验期间6次负地闪预击穿过程的辐射场特征,结果表明闪电过程中辐射场能量的变化与快天线测量的电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云水含量对云内起电(尤其是非感应起电)有重要影响。云闪发生的时机、位置以及云闪发生后空间电荷浓度和电位的调整对雷电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云物理耦合电过程的冰粒子分档模式,对北京一次强雷暴天气的云中空间电荷结构形成、分布及云闪特征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希望能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云水含量对云内起电(尤其是非感应起电)有重要影响。云闪发生的时机、位置以及云闪发生后空间电荷浓度和电位的调整对雷电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云物理祸合电过程的冰粒子分档模式,对北京一次强雷暴天气的云中空间电荷结构形成、分布及云闪特征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阐述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应解决洪水资源量评价、洪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价、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和洪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四个基本问题,对洪水资源量、洪水资源利用量、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等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海河流域和四个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进行了评价,全面分析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特征,指出了今后流域洪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问题和策
本文对小水电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任何小水电工程都建设在现有环境之中,如何正确处理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小水电工程开发中必然面临的新课题。广东省罗定市在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电站,当地的环境现状,对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小水电开发建设的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本文针对渡川地震可能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研究的目标、内容、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及技术路线,对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中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分析了大型水电工程对河流地貌演化的影响。西南江河是我国大型水电工程集中的地方,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河流的演变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河流生命演化历史的对比研究发现,山区河流的能量耗散是决定河床稳定和地貌演化的关键,纵向剖面具有阶梯深潭的河流对于稳定河势具有独特的优势,山区堰塞湖也是河流自然调节的一种方式。西南河流人工建坝在对水流进行调节利用的同时,还产生了河流纵向剖面的阶梯化和泥沙搬运的局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