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强对流天气卫星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设计

来源 :第四届长三角论坛——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卫星图像数字处理、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形状特点与图像纹理特征分析出发,提出了适合强对流云团自动识别和动态追踪的卫星云图定量分析技术和中尺度强对流天气卫星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的构建技术。充分监视强对流云团的发生与发展、强度变化与运动特性,以及强对流云团的形状纹理特征,通过利用FY-2双星长波红外分裂窗双谱组合、TBB分级识别等强对流云团识别阈值,强对流天气区定位等方法,实现短时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静止卫星数字云图自动识剐与实时监测:基于15分钟间隔连续时次的FY-2双星中尺度区域云图,利用交叉相关法和后向轨迹法对强对流云团移动矢量进行全场跟踪和预测,实现强对流云团目标卫星云图动态追踪与预报。系统对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的浙江省上空中尺度强对流系统进行了实时预搬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技术较适合自动识别和跟踪中尺度强对流云团运动和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定量预报。
其他文献
采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格点分析资料,选取0509号台风麦莎(Masta),分析台风环流区域内不同高度上的相对涡度场分布、垂直速度场分布、全风速场分布,讨论了麦莎台风登陆前48小时三维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登陆台风在置陆前不同对流层上18小时里有一次明显的增强过程,这一增强过程与台风环流在不同高度对流层上准轴对称化、台风涡旋与周围中小尺度涡旋相互作用关系密切。(2)登陆台
本文选取近年来两个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登陆台风个例,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涡旋自组织现象。结果表明:(1)典型台风的形成都是以两个或多个小尺度涡旋的相互作用为起始,经双涡或多涡自组织过程发展而成。(2)影响我国的典型台风形成过程中的涡旋自组织过程具有多样性,即双涡自组织过程和多涡自组织过程。其中,双涡自组织是以双涡自组织为起点的多尺度涡旋自组织过程,而多涡自组织过程表现为涡群中的多涡自组织。(3)影
从调查统计台州市1971、2006年台风倒塌房屋灾害入手,分析同期台州市的气象资料,得到台州台风倒塌房屋的统计特征。近36年来对台州因台风影响累计倒塌房屋18万余间,年均例塌0.4万多间。登陆台州的台风平均例塌房屋1.18万余间。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找出与台风倒塌房屋灾害物理意义明确、相关程度高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了台州倒塌房屋数与台风气象因子的数学模型。模型相关程度和拟合率较高,试报、应用效果较
利用WRF模式,分别采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对2007年7月7日-8日的江淮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及其与观测的比较表明:降水对陆面物理过程是敏感的。采用陆面方案显然比不采用陆面方案的模拟效果更好,但主要雨带的位置和走向对各种方案的依赖并不大;由于不同方案考虑的因素和物理过程有所不同,以致它们对降水的中心落点,雨量值、移动过程以及降水条件的模拟有差异,这对应用数值模式进行准确的降水预
摩擦速度(u*)和摩擦温度(θ*)是计算地表动量通量和热量通量的两个关键特征量。本文利用2006年南京地区边界层外场脱测资料对Pleim给出的u*和θ*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u*验证结果表明:在不稳定条件下.Pleim方案计算结果同实测值相比,二者在量值及变化趋势上都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稳定条件下,u*计算结果存在较人偏差,为此本文对Pleim计算方案作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有效的提高了u*
暴雨是江苏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对暴雨预报气象服务效益作出恰当的评估,设计了预报准确率V、预报服务的覆盖率P、预报服务时效N、灾害可预防能力Z等四个指标,给出了定量评估暴雨预报气象服务效益的数学模型,并且用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报服务覆盖率、预报服务时效和预报准确率与服务效益成正比,各个因子都会很大大程度上彰响服务效益值。预防能力越强,气象服务的效益越大,这也说明了气象预报只是一
对利用GAMIT软件解算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随着浙江CORS综合应用网的逐步建设,并服务于气象部门,给地基GPS气象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真实的研究环境。运用浙江省的GPS观测网数据,结合同期地面自动气象站温、压观测资料,搭建了一个基于IGS超级跟踪站网络的近实时GPS气象系统。进行了大气可降水量解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其有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
弱强迫天气系统是指地面设有冷锋或在高空没有冷槽的天气系统。发生在弱强迫天气系统中的雷暴,在常规的天气图和传真图上部没有明确的征兆,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是预报的难点。本文用WRF2.2版本对洛阳市区,2006年7月13日发生在副高边缘的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准确刎画出隐藏在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分辨不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
本文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2年~2005年强对流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每30分钟一次的GPS/Pwv资料能直观地、及时地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GPS/Pwv资科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季节及不同的降水类型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GPS/Pwv的梯度散度资料可以反映大气中水汽的辐合、辐散分布情况,文章还给出了不同季节产生强降
主要分折了舟山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以来浙北沿海地区发生的十几次雷暴大风过程。分析几次大过程的天气形势,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500hPa有南北两支高空槽,呈阶梯分布,两支槽都比较深厚,浙江地区都处于槽前,按照回波的结构形状特点,将风暴分为飑线和多单体风暴两种情况.根据对所有过程需达产品资料的普查,得出一些大风风暴的产品特征:回波强中心一般在55dbz以上;沿海地区回波的前沿10-50公里经常有出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