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M信号通路在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中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膝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增加,翻修术也随之增加。膝关节翻修术常带来不尽人意的结果并且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了解目前初次膝关节置换失败的机制和预防的可能性对于减少膝关节翻修的负担是非常关键的。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观察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武汉普爱医院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8-62岁,平均33.5岁.其中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20例,缝线固定治疗22例.记录内固定过程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的价值.方法分析我科采用关节镜微创治疗的23例膝关节僵硬的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改善达72°优良率由术前的17.3%改善至87.0%.结论 膝关节僵硬的关节镜下松解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合并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伴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3例合并骨折的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热压伤伴皮肤缺损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岁。
目的:对肘关节创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探讨肘关节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二次干预的合理时机及方法等。随访时间为一年。方法: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随访387例肘关节损伤患者伤后一年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肘关节损伤包括有肘部骨折、脱位、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患者。以上患者均根据其损伤类型,得到相应积极有效的治疗,并予以相关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在保留脊柱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基础上,改良后的TLIF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后的TLIF技术治疗52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5例,病程1~11年;年龄45~77岁,平均59.3岁,其中L2/3间隙4例;L3/4间隙15例;L4/5间隙27例;L5/S1间隙6例;伴L4椎体Ⅰ~Ⅱ°滑脱7例、L5椎体Ⅰ~Ⅱ°滑脱5例;伴c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0年3月对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5例12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椎体根据术前MRI上信号强度的改变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新鲜型骨折,Ⅱ型为修复型骨折,Ⅲ型为陈旧型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髂胫束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髂胫束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共25例.创面缺损部位足跟部12例,足背部8例,内踝3例,外踝2例;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骨折或脱位,且合并有跟腱、足背伸肌腱、内外踝侧副韧带等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髂胫束重建长度3cm~16cm;致伤原因:摩托车或自行车车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退变性侧弯的诊治要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侧弯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病人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58~79岁,平均66.9岁,病程2~9年.患者均有严重的下肢神经症状及下腰痛症状.术前Cobb角15°~48°,平均33°;腰椎前凸角(T12~S1)-20°~-10°,19例,-
目的总结传统髂骨皮瓣移植存在问题,改进其切取与血运重建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受区修复质量和减少供区损害。方法 1998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计应用不同术式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足、前臂、手部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75例,其中吻合旋髂深血管的传统术式髂骨皮瓣移植44例,同时吻合旋髂深、浅动静脉和吻合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瓣的改良术式髂骨皮瓣移植31例。
目的观察术后护理措施对麻醉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50例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截骨矫形术,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10岁,体重12~52kg,术前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肺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