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3年理综化学实验题的个人见解

来源 :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暨第七届甘肃省中学教学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高考中实验题又是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和实验设计能力的最好题型。笔者对今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33题谈谈个人看法,尝试对其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利用扫描外腔二极管激光器(ECDL)后镜压电陶瓷(PZT)电压时频率变化和背景能量起伏之间存在相位差的特性,通过矢量锁相放大器将一个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成分和背景起伏噪声分开,获得标准的 1f-4f 信号。如果不存在这个相位差,则无法消除谐波信号背景干扰。这种技术简单、实用,对理论分析谐波信号以及实现高灵敏探测污染气体传感器的小型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分别以纳米和常规喂料、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两种WC—Co涂层,并考察了这两种涂层在干摩擦和水环境下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摩擦和水环境中,纳米WC—Co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大都小于常规涂层;纳米和常规涂层磨损机制差异不大,干摩擦下涂层的磨损机制以粘着、表面剥落和磨粒磨损为主。水环境下,与Si3N4配副时摩擦和磨损都较高,涂层的磨损机制以材料摩擦剥落和疲劳磨损为主;与不锈钢球配副时涂
近年来,中国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已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且农产品的出口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增加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即环境被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本研究对绿色食品的产品原料基地生态环境及加工厂区大气、水质、土壤监测,进行了环境现场踏勘、质量评价,提出了监测方案,
本文建立了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同时分析消炎利胆片中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的浓度、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分离测定的影响。在由0.5%(w/w)的乙酸乙酯,0.6%(w/w)的SDS,6.0%(w/w)的正丁醇和92.9%(w/w)的30mM硼砂缓冲液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两种内酯在6min内完全分离。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用于消
本研究在胶束电动色谱模式下考察了影响核苷分离的重要因素(如缓冲溶液和SDS浓度、pH、表面活性剂、有机添加剂,分离温度和外加电压等)并优化了关键的分离条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利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DAD检测器分离分析核苷的新方法。当缓冲溶液为36mmol/L硼酸缓冲液(pH9.0)、30mmol/LSDS和3%(体积比)乙腈,分离电压为25kV和分离温度为25℃时,5种核苷在6分钟内实现了令人满
本文分别以纳米分子自组装法制备的TiO2/SiO2,ZrO2/SiO2为基质,与十八碳三氯硅烷在甲苯溶液加热回流36h制备了碳十八键合固定相,两种固定相的含碳量分别为11.51%,9.62%,对两种固定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以9种芳香类化合物对色谱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都是较好的反相固定相,疏水选择性差异不大,对芳香性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
本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采用双波长检测法对两种果汁中Vc和柠檬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所用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0.01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2.87),实验中两种物质达到了很好的分离。在210nm和266nm的双波长检测条件下,计算出了Vc和柠檬酸的线性回归方程y1=166073.7683+2.8052×106X(R=0.9977)和y2=-7118.1786+2.5481×10
本文针对国标(GB15618—1995)中的样品消解方法,采用王水介质水浴直接消解土壤样品,解决了Hg在消解过程中的损失问题,简化了分析流程,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检出限低于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土壤质量标准要求,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对勘查地球化学与环境地球化学中痕量多元素分析技术应用进行了阐述。由于地球化学填图的基础性和渗透性,业已成为找寻矿产资源、解决农业、环境和生态等多目标科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使各学科之间的结合与交叉更为紧密和广泛,地质实验工作者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要求地质实验工作者不断研究新技术,解决新问题,扩大技术服务领域。
在非官能团烯烃不对称环氧化中,手性Salen锰(Ⅲ)配合物优良的催化性能已被人们所认识。尽管结构简单的Jacobsen单金属Salen锰配合物在商业上已用于顺式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但对反式烯烃及官能团烯烃的选择性较低。而且,这类配合物稳定性不高,属于一次性消耗型催化剂,已被证实难以回收再利用。为了改善上述状况,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如固载催化剂、多聚催化剂及其它修饰型催化剂等,但综合结果大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