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来源 :全国冠状动脉外科与大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10例病例,对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胸主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法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对13例择期手术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架桥术(OPCAB)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以了解OPCAB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和术后恢复的情况,揭示OPCAB患者心肌酶围术期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择期手术的OPCAB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1天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LDH和LDH1恢复最慢;术后3天所有测定的心肌酶与手术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术后8天CK,C
本文采用Cabrol手术方法为1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升主动脉夹层切除、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替换加Gore-Tex管冠脉开口连接。结果表明,改良的Cabrol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对于DebakeyⅡ型和夹层内口位于升主动脉的DebakeyⅠ型,治疗效果均很满意,有其特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本文对近十五年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文章根据Stanford分类,总结了1990年至2005年5月,资料齐全的B型胸主动脉夹层78例。分析表明,对于B型胸主动脉夹层目前已有药物、传统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几种方法选择,应提倡内、外科和麻醉科的密切配合;血管腔内支架术创伤小,并发症低,可作为绝大部分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也适合于高龄患者或合并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不能耐受
本文对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抑制缺血心肌纤维化进行了实验研究。文章以F344大鼠为研究对象,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心梗周边区,取1d、3d、5d、7d、9d、15d后缺血心肌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Vimentin的表达,了解梗死心肌纤维化程度,并应用血流动力学在术后各时间点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明显改
本文对不用主动脉侧壁钳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治疗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文章认为,在升主动脉有明显硬化病变的病人,采用OPCAB技术,结合主动脉No-touch技术或主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有效避免术后脑中风的发生。
本文对1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具有比较高的手术风险和死亡率,尤其是急性左主干闭塞造成循环衰竭状态而实施外科抢救性手术,对外科医生是一种挑战。
本文对右侧乳内动脉与桡动脉在全动脉化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桡动脉平均长度20cm,比乳内动脉长3cm.男性乳内动脉或桡动脉均比女性长1~2cm.BIMAT型桥或LIMA-RAT型桥可以完成绝大多数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桡动脉比右侧乳内动脉长数厘米,即使左心肥大的患者也可用2根动脉桥完成全动脉化心肌血运重建.对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度肥胖、以及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体外循环(CPB)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对高龄患者(>70岁)呼吸功能的影响。文章指出,老年患者各器官生理储备降低,尤其是合并呼吸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增多,因此高龄仍然是CABG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大于70岁患者行冠脉搭桥术无论是否体外循环其呼吸功能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OPCABG与同期CCABG相比,在保护心肺功能,缩短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输血
本文对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前降支单支病变者,对于合并高危因素,不宜行常规冠脉搭桥的多支血管病变病人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文通过277例手术病人,对内乳动脉Skeleton取材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内乳动脉Skeleton取材法有良好的血管桥通畅率,对病人胸骨创伤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