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吡喹酮(Praziquantel,PZQ)透皮剂不同透皮剂量和次数的治疗效果,以及吡喹酮透皮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和再感染早期日本血吸虫的治疗效果,考察吡喹酮与宿主免疫系统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并为日本血吸虫病提供更加便利的治疗途径。
方法:各试验组昆明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感染后35 d采用不同透皮剂量的吡喹酮透皮剂和不同透皮次数治疗昆明小鼠,并对一次感染后不同发育阶段和再次感染早期的昆明小鼠进行透皮治疗。各试验组均设对照组,感染后42d解剖冲虫,计算减虫率、减肝卵率和减毛蚴孵化率,评价透皮剂的治疗效果。ELISA检测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不同时期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35d后吡喹酮透皮剂透皮高剂量减虫率为56.92%,低剂量透皮3次减虫率为56.15%,效果较好;对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的治疗试验中,童虫期减虫率在20%~50%之间,对21 d、28 d成虫减虫率在70%以上;感染后1 d和14 d的透皮治疗,感染二次的减虫率都在80%以上,比初次感染后1 d和14 d的透皮治疗效果好。
结论:PZQ透皮制剂杀灭血吸虫的效果具有剂量和次数依赖性,少量多次治疗效果较好;透皮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对童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对21 d、28 d成虫杀灭作用更显著;对再感染早期童虫的减虫效果更好,说明吡喹酮可能与宿主具有免疫协同性。
方法:各试验组昆明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感染后35 d采用不同透皮剂量的吡喹酮透皮剂和不同透皮次数治疗昆明小鼠,并对一次感染后不同发育阶段和再次感染早期的昆明小鼠进行透皮治疗。各试验组均设对照组,感染后42d解剖冲虫,计算减虫率、减肝卵率和减毛蚴孵化率,评价透皮剂的治疗效果。ELISA检测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不同时期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35d后吡喹酮透皮剂透皮高剂量减虫率为56.92%,低剂量透皮3次减虫率为56.15%,效果较好;对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的治疗试验中,童虫期减虫率在20%~50%之间,对21 d、28 d成虫减虫率在70%以上;感染后1 d和14 d的透皮治疗,感染二次的减虫率都在80%以上,比初次感染后1 d和14 d的透皮治疗效果好。
结论:PZQ透皮制剂杀灭血吸虫的效果具有剂量和次数依赖性,少量多次治疗效果较好;透皮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对童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对21 d、28 d成虫杀灭作用更显著;对再感染早期童虫的减虫效果更好,说明吡喹酮可能与宿主具有免疫协同性。